以“标准之笔”绘就未来产业新图景
创始人
2025-08-01 06:55:34
0
人形机器人展示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正处于孕育萌发阶段和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活跃力量,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标准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规则指引。标准化能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产业整体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方面需要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架好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做到“谋定思动”;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制定关键标准,加快技术产业化应用,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做到“抢得先机”。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工作部署,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产业领航作用,助力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前瞻布局

为未来产业锚定“度量衡”

  坚持政策先行、纲举目张,确定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径。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列为重点任务,提出加快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江苏还打破传统部门藩篱,建立市场监管、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多部门协同的未来产业标准化联合推进机制,紧扣江苏“1650”产业体系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43项。制定《江苏省未来产业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10﹢X”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发布一批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特色标准案例,健全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机制。

创新实践

技术突破与标准研制同频共振

  坚持“创新驱动标准、标准引领创新”理念,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深度融合。江苏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基础设施等方面工作布局中,强化标准化支撑,明确标准成果要求,将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组织“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及应用”专项研究,协同推进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开展标准体系建设、标准预研和标准宣贯,建立起覆盖未来产业标准“预研、制定、贯标、实施”于一体的监督追溯机制。近3年来,江苏未来产业领域已组织开展50余项国际、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的研制,开展了10余项技术报告的编制。

生态构建

多元协同激发创新活力

  联动多维要素,建设未来产业标准制定、实施、应用生态系统。江苏整合省内外资源,建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个,以标准技术平台整体优势加快未来产业标准推进。开展全省未来产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在基础条件好、创新策源能力强、产业发展潜力大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市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实验室、“车—桩—聚—网”协同互动等标准化试点建设,打造未来技术标准创新、场景应用和产业集聚的先行试点。协同推进产业链标准研制,引导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标准。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在绿色环保领域主导制定11项国际标准,构建覆盖全球73个国家的创新合作网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48家企业技术升级,形成了标准引领、全产业链协同推进、上下游协调配套的工作格局。

开放合作

从区域协同到全球引领

  秉持交流合作理念,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江苏建立全国首个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区域协作平台,组建国际标准化专家库和人才库,实现长三角区域国际标准化工作资源的整合共享。目前,长三角区域已在新材料、智慧核电等21个区域重点产业开展首批国际标准化协作试点,初步形成一批合作成果,有效提升了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合作,2024年,江苏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建议51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7项。ISO标准《生物技术 核酸合成 第2部分:合成基因片段、基因和基因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标准,填补了我国生物经济领域国际标准空白。建成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连续4年召开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打造国际标准高端专业对话和标准认证服务平台。建设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设立法兰克福中德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与德国标准化协会强化智能制造等领域标准化合作。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加速先进技术迭代与普及,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需要加快建立“先进适用、产业协同、国际领先”的高标准体系,江苏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加快技术标准同频部署,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聚焦未来产业前沿领域,系统推进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科学绘制覆盖技术标准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的“路线图”,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未来产业标准前瞻布局,适度超前开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标准预研、立项和验证。完善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将标准研制嵌入技术创新全流程,实现技术攻关、专利布局与标准制定的同谋划、同部署、同研究、同实施,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完善标准化协同生态圈,激活产业内生动力。紧扣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健全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在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合力,探索形成未来产业标准化组织梯度培育的有效路径。依托未来产业领域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积极开展未来产业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标准制定等工作。发挥龙头企业在未来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和供应链主导地位的优势作用,深化与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的技术协作,通过联合攻关、标准共研,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全链联动”的标准化工作格局。鼓励行业协会、技术组织、专业机构等面向企业开展未来产业标准专题培训和服务,推广标准化良好实践。

  拓展标准国际化空间,提升全球竞争与合作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经济体等标准互认与合作交流。加快新兴技术先行先试,试点推广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重点海外市场的应用,形成“技术—标准—市场”联动的国际推广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未来产业全球性技术标准联盟,以标准合作为纽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技术、标准、产业国际深度融合。

  强化标准化人才支撑,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构建标准化高端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技术﹢标准﹢管理﹢国际视野”,培育一批既懂核心技术、又精通标准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提升未来产业科研人员标准化能力,鼓励研发人员在技术攻关中同步考虑标准需求。发挥标准化专家智库作用,深化政府部门、企业研发团队对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认识。探索“专业教育﹢标准化”融合模式,加强标准化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体系,为未来产业标准化提供可持续人才保障。

  从政策先行的顶层设计到技术与标准的同频共振,从多元协同的生态构建到开放合作的全球布局,江苏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实践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面向未来,江苏将以“标准之笔”继续勾勒产业发展新图景,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宋最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 南宋最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
王安石变法的问题到底有多大 为... 还不知道: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成为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
温州13岁妹妹报警“举报”亲姐...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章程凯 记者 杨云寒 13岁的妹妹打110,向警方“举报”亲姐姐,这是什么情况...
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 证券代码:688113 证券简称:联测科技 公告编号:2025-037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宋为什么没有吸取教训 而是重... 还不知道:南宋为什么会重蹈北宋的覆辙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