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昨日(31日),北京市召开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现场获悉,7月23日至29日遭遇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截至昨日12时,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援的村党支部书记,相关救援仍在持续进行中。
据了解,本市将加快损毁基础设施抢修,加快受损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设施恢复,力争8月2日实现全面“四通”。
同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措施,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恢复重建总体方案。
本轮强降雨破坏力极大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今年以来,北京累计降雨539.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7%。本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密云、平谷、怀柔等北部山区,其间发生的极端强对流天气极为罕见,强降雨形成山洪,叠加上游来水暴涨,破坏力极大。
据统计,此次极端强降雨过程中,北部山区40个乡镇、31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包括公路和桥梁受损,供电、通信和光缆受损,供排水设施和管网受损,导致出行受阻、通讯中断。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夏林茂表示,北京424条阻断的乡村公路中,已抢通364条;所有受灾行政村已实现应急供水;213个断电行政村已恢复供电105个;72条损毁通信光缆已恢复23条,1971个退服基站已抢通638个。
“这次灾害损失大、伤亡多,我们深感痛心和自责。深刻反思应对本轮强降雨,我们工作还有不足,在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方面还有差距,对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不足,防灾减灾预案编制不够完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存有短板。我们将深刻汲取教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守护首都安全。”夏林茂说。
全力组织搜救失联人员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洪涝灾害共造成30余万人受灾,2.4万间房屋受损。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有9人失踪失联。
据怀柔区委书记张强介绍,强降雨发生后,全区1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5万名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带领群众转移安置、自救互救,开展工程抢险、清淤除障等工作。在组织群众转移中,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逐家逐户查看转移情况,最后不幸被洪水冲走,其爱人、党员蔡永章在协助尹春燕转移群众时也不幸被洪水冲走。
全市因灾死亡的44人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有31人。据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介绍,该养老中心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太师屯镇街。7月28日事发当天,该养老中心内共有77人,包括8名工作人员、69位老人。这些老人中,有55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28日清晨,清水河流量骤增,最大流量达2800立方米/秒,是平时流量的1500倍,迅猛的来水进入太师屯镇区,整条街迅速被淹没,最深处达2米。”
消防救援力量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28日7时左右抵达照料中心附近。但因水流湍急,救援力量难以进入。经过多方努力,10时许陆续救出被困人员,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在此期间陆续发现多名老人不幸罹难。
“这些老人都与我父母的年龄相仿,却因为暴雨灾害不在了。我们非常难过、深感悲痛,目前正在全力组织搜救。”余卫国说,“深刻反思这起事件,我们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汛期前,密云区按照工作预案,根据天气预警情况,提前对险村险户统计台账上的群众进行避险转移。“长期以来,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地处镇中心区域,是安全的,预案没有将其列入转移范围。这说明我们的预案是有漏洞的,我们对于极端天气的认识是不足的。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特别是涉及老人、孩子以及身体不便等人士,绝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平时还要加强防灾救灾能力的提高。”
制定恢复重建总体方案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夏林茂介绍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据悉,本市将做好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加快推进受损房屋修缮,确保群众安全顺利早日回村回家,全力保障生活物资,照料好特殊困难群体。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开展遇难人员家属的心理疏导。
同时,加快受损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设施恢复,力争8月2日实现全面“四通”。加强对受损山体、河道等关键设施和部位的拉网式排查,严防发生各种次生灾害。加强受灾地区垃圾清理、渠道清淤、环境整治、消杀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此外,本市将全力推进生产经营恢复,加强对因灾停工项目、停产企业的政策帮扶,协助复工复产。做好受损房屋、车辆等资产统计,及时开通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
在灾后恢复重建方面,本市将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恢复重建总体方案,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围绕恢复提升目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挥好军地协同、央地协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建合力。
目前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本市将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针对这轮强降雨发现的问题,持续抓好各项防汛措施落实。
释疑
强降雨给密云水库带来多大压力?
洪峰流量五分钟即可灌满颐和园昆明湖
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是京津冀防洪体系中的重要枢纽。然而这次强降雨天气,给密云水库的调度运行带来很大压力,不少指标都达到历史极值。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斌用“峰高”“量大”“上涨快”三个关键词来描述密云水库上游洪水的特点。
白马关河、清水河是密云水库的入库河流,也是重要的水源补给来源。这轮强降雨过程中,白马关河流域洪峰流量高达1280立方米/秒,超过调查历史最大洪水2018年的1000立方米/秒;清水河流域洪峰流量高达2800立方米/秒,是调查历史最大洪水1890年1200立方米/秒的2.3倍。
“超调查历史最大的山洪灾害,给冯家峪、太师屯等镇域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密云水库造成连续两个超历史的洪峰流量。”刘斌说,7月27日,密云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到6550立方米/秒,这几乎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1994年3670立方米/秒的两倍。而如此巨大的水量,仅需约5分钟即可注满昆明湖的全部库容。
此外,截至7月31日12时,密云水库7天入库水量已经达到9.1亿立方米,超历史最大1974年出现的7.1亿立方米近三成。在这轮洪水中,入库流量高于4000立方米/秒的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这些时段的入库水量就高达1.87亿立方米。
面对峰高量大上涨快的洪水,密云水库有效发挥了拦洪削峰作用,并实现错峰泄流。例如,7月27日15时启动泄流,流量逐级提升至500立方米/秒;28日根据洪水情况进行调整,下泄流量控制在1120立方米/秒。“这次洪水过程中,密云水库上游区域因暴雨、山洪、河流洪水叠加,损失巨大。密云水库有效拦洪调蓄,阻止了洪水对水库下游北京、天津、河北区域的冲击。”刘斌介绍,自7月30日9时起,水库水位开始回落,目前水库大坝安全稳定。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余俊生提醒广大市民和游客,当前北京仍然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密云水库仍在持续泄洪,下游的潮河、白河、潮白河河道依然处于高水位,水深流急;大雨过后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也有所增大,请大家近期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高风险地区活动,注意自身安全。
北京消防如何营救被困群众?
无人机、舟艇、绳索、拉梯齐上阵
昨日发布会上,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党委副书记吴振坤介绍,本轮强降雨期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累计接警1.6万余次,处置涉汛警情790起,出动人员6830次、车辆1356次、舟艇296次,营救被困群众1879人、疏散转移3521人,运送应急物资约56吨。
其中,警情主要集中在密云区,有600起;其次是怀柔区69起、平谷区67起,另外,延庆区、大兴区、房山区也在10起以上。从警情类别看,主要是营救疏散类458起,物资转运类101起,排水排涝类87起,失联排查类51起,建筑垮塌类39起,其他类别还有54起。
据介绍,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及时启动防汛应急救援一级响应,全市498个队站、1.5万名指战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同时,总队专门制定跨区域增援方案,在警情集中的密云、怀柔、平谷3个区分别成立前沿指挥部,同步设立22个前沿指挥所,调集特勤、朝阳、海淀、丰台、大兴、昌平、顺义、开发区等12个支队,1816名指战员、166部消防车、62艘舟艇跨区域增援灾害较重地区。结合密云水库泄流安排,在密云、顺义、怀柔、通州等四个区的泄流区段,部署消防救援人员326人、消防车62辆、救援舟艇44艘,协助相关部门对河道开展巡堤巡线,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此轮强降雨期间,山洪、滑坡、内涝灾情交织,道路、通信、电力“三断”,救援环境极端复杂。在救援行动中,消防救援人员使用无人机开展空中侦察、协助人员搜索,借助铲车、钩机等大型机械,综合运用舟艇转运、绳索连接、拉梯架桥、游泳突进等技战术,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营救转移被困群众。
如何提升山区地区防灾减灾能力?
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建设
“大家提及北京,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拥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北京土地面积为1.6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由此可见,北京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区,三分之一为平原。”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道,北京的山大多较为陡峭,沟道较深,且多数为石山而非土山,一旦降雨,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和岩石崩塌等自然灾害。“近期北京极端天气频发,我们应当将减少灾害损失的理念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的理念,综合提升山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和韧性。”
夏林茂表示,北京要统筹规划,提升水利设施、道路桥梁建设的协同水平。为适应气候变化和发展需求,需对现有水库、沟渠、河道、桥梁、堤防进行全面梳理,针对目前防洪水平较低的设施进行规划提升。特别是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等大中型水库,要对其上下游河道、桥梁、道路进行系统梳理与评估,找出短板,重新规划建设,实现蓄水和行洪方面的联调联动,提升整个体系的防护能力。
同时,要着重提升预报预警能力,优化调整气象网站布局,完善气象监测体系,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夏林茂表示,重点要强化直达公众的预警传播与接收能力,使公众能够更早地接收到预警预报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北京还将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生命线”建设。“结合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工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尤其要增强山区主通道的连通性和抗灾能力,优化乡村路网结构,同时提高乡村路网道路建设的标准和水平,特别是防灾、防洪能力。按照分散化原则,在山区多元多向多渠道建设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实现灾时应急保障自循环。”夏林茂说。
此外,北京将继续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自然灾害防范需求,打造一批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满足居民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等需求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既能满足日常需求,又能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发挥作用。还需持续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广泛开展防汛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公众做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全社会防灾意识、自救互救能力。
举措
怀柔加紧修复损毁供水设施
此次强降雨,全市最大小时雨强在怀柔区琉璃庙镇东峪村,为95.3毫米。琉璃庙镇位于京北山区,山地高差大、坡度陡,人口主要集中在山谷狭窄地带。强降雨发生后,琉璃庙镇内南北连接北京与河北的主干道111国道、东西连接延庆与密云的234国道全部阻断,8条区级公路受损严重,乡村道路全部损毁,沿干道铺设的主光缆全部中断。
目前,111、234国道阻断点全部打通,具备应急通行条件,区级道路受损路段7月31日全部恢复。同时,抢修供电系统,受灾村已实现应急供电全覆盖。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通过应急供水车、安装净化设备、空投等多种方式,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正在加紧修复损毁供水设施。保障通信畅通,北部山区通讯已基本恢复。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已向受灾地区调拨应急物资20.8万件,调配大型无人机56架次,空投生活物资近3吨、9850份。
密云加大巡防 严防次生灾害
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密云受灾最严重。全区受灾最重的太师屯镇,上游的干峪沟12小时降雨量达到290.7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同时,清水河水位暴涨,降雨、山洪、河流洪水叠加。
初步统计,密云区17个镇162个村受灾,受灾害影响房屋3.1万余间,车辆受损6994辆,10条公路受损,105个村电力设施损坏,684处通讯基站退服。全区约11.3万群众受灾,因灾死亡37人,其中含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31人。
下一步,密云区将持续做好抢险救援,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切实照顾好大家的生活。持续强化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强化生活保障,抓紧恢复受损基础设施。持续紧盯水库、河流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大巡查防护力度,严防次生灾害。科学谋划灾后重建,及时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尽快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下一篇: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