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蓟州区档案馆收藏的众多抗战史料中,一首首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抗日主题歌谣,以最质朴的韵律讲述着盘山军民同仇敌忾、灵活制敌的烽火岁月,诉说着抗日军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爱国情怀。“八月十五秋风凉,家家户户都打场。日本山口丧了命,汉奸李午阶叫亲娘。”其中这首诞生于1941年秋的歌谣,记录着盘山脚下丈烟台村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
近日,记者来到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丈烟台村,寻踪当年歌声起处的战场。跟随着村干部马建光的脚步,我们来到村东北面的一处豁口,一条窄路从这里蜿蜒穿过。
“这就是当年包森司令员选中的围点打援的‘口袋’。”马建光指着路边一处山坡说,“别看现在这里是个土坡,当年可是实打实的小山包,这山豁子是绝佳的伏击地点。”
1941年中秋前后,正是秋收打场的时节,这里成为侵华日军驻马兰峪警备队队长山口正雄的葬身之地。
“当年,山口正雄及其警备队在遵化、蓟县交界地区盘剥百姓、滥杀无辜,恶名昭著。老百姓不堪其虐来到盘山,向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痛陈山口的暴行。包森决定一定要消灭这部分敌人。”马建光讲述着村民代代相传的细节。
包森的作战部署精准而大胆。他亲率八路军十三团主力,与蓟遵兴联合县(当时由蓟县、遵化县、兴隆县成立的联合县)县大队队长刘继抗会师后,经勘察丈烟台地形设计出“围点打援”的战术:由刘继抗率县大队佯攻山口正雄的“拜把兄弟”——汉奸县长李午阶驻守的马伸桥据点;包森则率十三团主力埋伏在丈烟台必经之路的山上,静待山口出援。
战斗在深夜打响。马伸桥方向枪声一起,果如包森所料,山口正雄立即率部乘车驰援。当三辆汽车驶入山豁子伏击圈,包森一声令下集中火力猛击山口所乘汽车,山口正雄当场毙命。激战过后,30名日寇被全歼,我军无一伤亡。缴获两门迫击炮、四挺机枪及大量枪支弹药。
捷报传来,饱受日伪蹂躏的蓟县、遵化百姓拍手称快。丈烟台村民结合时令与战果,用最朴实的语言创作了这首歌谣。歌谣迅速传遍冀东,成为军民胜利喜悦与抗战决心的生动注脚,也见证了八路军巧施战术、以弱胜强的智慧。
“‘家家户户都打场’是真实的秋收场景,‘山口丧了命’‘李午阶叫亲娘’则活画出敌人的覆灭与汉奸的惊恐。”解读完歌词,马建光又哼唱起这熟稔的歌谣,抗战时光仿佛在悠扬的曲调中再现。
下一篇:把鳕鱼放一边?冰岛重提加入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