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江碧水”焕新姿,三湘河湖漾清波
创始人
2025-08-01 05:53:51
0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湖南省将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推动全流域水质稳步提升,让碧水清波成为三湘大地的鲜明底色。                             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从奔流不息的湘江水系到碧波浩渺的洞庭湖畔,从葱郁连绵的武陵山脉到生机盎然的南岭丘陵,坐拥“一湖四水”的湖南省,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和“长江之肾”洞庭湖,地处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是维系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生态“留白”,给发展“增绿”。近年来,湖南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如今,这里既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画卷,也有“产业升级、百姓增收”的发展图景,更有“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守江护湖:系统治理绘就水清岸绿新图景

盛夏时节,洞庭湖水域水清岸绿,成群的麋鹿在湿地中悠闲漫步,候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江豚在碧水中尽情嬉戏,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此“诗意栖居”,呵护着“长江之肾”。

为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将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推动全流域水质稳步提升,让碧水清波成为三湘大地的鲜明底色。

长沙近年投入152.5亿元开展浏阳河治理保护,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组合拳,沿岸绿化约230公里,修复湿地40公顷、河滨缓冲带44.5公里,入选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湘潭湘乡市对涟水河实施“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工程,2024年通过“清河净滩”行动共计清理水域及岸线垃圾50余吨,让这条曾因煤矿污染变黑的河流重现“舟行碧波上”的景致……

数据显示,2024年,湖南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8.6%,位于全国前列,居中部第一。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断面连续4年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2024年洞庭湖总磷浓度为0.057毫克/升,较2021年下降了9.5个百分点,西洞庭湖连续4年、南洞庭湖连续3年达到Ⅲ类水质。

河流水质不断改善,岸线生态持续好转对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明显。2024年至2025年,洞庭湖越冬候鸟数量达45.62万只,创下新高;江豚种群数量增至162头,成为长江流域江豚增长最快的水域;麋鹿种群稳定在323头,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繁殖体系。

转型提质:绿色发展激活生态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湖南以产业绿色转型为突破口,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省加速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截至今年2月,湖南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71家,绿色园区2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0家,数量居中部前列。

为破解“化工围江”“化工围城”难题,做好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文章,湖南石化将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到距离长江岸线3.1公里的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通过新建煤气化等17套主生产装置,己内酰胺年产能由30万吨提升至60万吨,单位产品外排废水、COD(化学需氧量)、综合能耗分别可降低73%、67%、20%,实现产能倍增、污染物排放减半,无疑为沿江重化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模式。

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通过“腾笼换鸟”关停261家高污染企业,加速布局智能制造等新产业,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中车株洲所双碳产业园、中车电动等重点企业和园区纷纷落子清水塘,昔日的“工业伤疤”蜕变为低碳试点园区,一座“新能源·装备产业新城”呼之欲出。

各地还依托生态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浏阳镇头镇干口村深耕红花檵木栽培,4600余亩种植基地年产值超8000万元,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常德临澧县久丰村打造7200亩油茶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亩均年增收5000元,生态产业成了村民的“致富树”;张家界武陵源区依托旅游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生态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攀升,生动诠释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辩证统一。

植绿护蓝:全民参与构筑生态保护新格局

从“矿山复绿”到“全域植绿”,湖南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还山以青绿,还水以秀美,还土壤以安全,还空气以清新,重塑生态版图。

曾因锑矿开采留下7500余万吨重金属废渣的“世界锑都”锡矿山,经过多年系统修复,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实现“变废为景、变景为财”,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2个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入选全国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的宝山铅锌银矿地处郴州桂阳县,曾因过度开采逐渐成为一座“荒山”。当地累计投入2亿余元对矿山进行修复,采用先进工艺源头控制污染排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依托悠久的矿冶历史文化,昔日“荒山疮疤”蝶变为“旅游胜地”,成为湖南首个工矿旅游景区。

近年来,湖南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15%,2024年全省有3815万人参与义务植树1.48亿多株,构筑起稳固的南方丘陵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在生态空间管控上,湖南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85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26%,成为美丽湖南的重要象征。

不负绿水青山,生态环保“入心入行”。自湖南2021年起实施“十年禁渔”以来,渔民“洗脚上岸”,纷纷转身成为护水员、巡河员、护鸟员,参与到“守护蓝天”“洞庭碧水”行动中来,全力守护一江碧水,确保河湖安澜。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湖南正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让绿色成为三湘大地动人的色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融资租赁挺进“专精特新”新蓝海 中经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随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4万家,租赁行业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和渗...
最新或2023(历届)经典爱情...   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
最新或2023(历届)经典爆笑...   一、  北京大学的说:我是北大的。  天津大学的说:我是天大的。  上海大学的说:我是上大的。 ...
名人名言警句-最新或2023(...   不要老是抱怨人不够快乐,那是因为你不懂得满足,为欲而生的人当然找不到快乐,因为他总是背负着欲的包...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 证券代码:688793 证券简称:倍轻松 公告编号:2025-052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