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老沈阳人常说,这座城市的夏天,是从浑河的水汽里漫出来的。
六十多岁的张建军还记得,小时候的夏天,父亲常带他去公园的老泳池“泡澡堂子”。“那会儿水都是深绿色的,池底还粘着青苔,但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最痛快的凉。”如今,公园的老泳池已找不见了,但沈阳人亲水的习惯却从未改变——只是地点从老旧的公共泳池,变成了浑河岸线的亲水平台,或是沈水湾夜晚的喷泉派对。
这个夏天,我们避开商业化的水上乐园,沿着沈阳南线,寻找那些更松弛、更“沈阳”的赏水亲水地。它们或许不够网红,但胜在自然、亲切,甚至带着点老城的记忆。
第一站:浑河岸边
城市的水上会客厅
●推荐坐标:五里河公园-奥林匹克生态公园沿线
傍晚六点,浑河的水面开始泛起金光。
跑步的人沿着塑胶步道掠过,骑单车的少年把笑声甩进风里,钓鱼的大爷慢悠悠地收着竿,而更多的人,只是坐在亲水平台的台阶上,看看流淌的水面。
“现在的浑河,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在河边开小超市二十年的王淑芬说。她记得20世纪90年代的浑河,“水浅得能看见底,夏天一晒就有味儿,哪像现在,还能划船。”
如今,五里河公园的皮划艇码头成了年轻人的新宠。28岁的设计师小林每周都来,“划到河中央,回头看岸边的高楼,有种奇妙的抽离感。”
在五里河公园的东侧,有一片被市民称为“落日码头”的地方。每到傍晚,这里便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架着三脚架的刘大爷是这里的常客,他说:“浑河的落日特别有层次感,先是金色,再是橘红,最后变成紫粉色,映在水面上,像一幅油画。”
一位年轻的妈妈则笑着说:“孩子在这儿玩水,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还能认识几个小伙伴。”
浑河两岸的步道旁,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休息区,木质长椅上常常坐着闲聊的老人,或是捧着书静静阅读的年轻人。偶尔,还能看到街头艺人弹着吉他,歌声随着河风飘散,为夏夜增添几分文艺气息。
第二站:浑南中央公园音乐喷泉
夏夜的“水上交响乐”
●推荐坐标:浑南中央公园炫彩音乐喷泉广场
当暮色降临浑南,中央公园的广场上开始聚集起三三两两的人群,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场水的盛宴。作为沈阳夏季最火爆的城市IP,这里的音乐喷泉早已超越单纯的消暑功能,成为市民夏夜生活的仪式感所在。
19时40分,随着《惊涛落日》的旋律响起,平静的水面突然迸发出万千银线。30米高的主喷泉直冲夜空,配合着激光在水幕上投射出的晚霞光影。站在前排的观众还未来得及举起手机,就被随风飘散的水雾轻轻拥抱。“好凉快!”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姑娘笑着抹去脸上的水珠,男友则忙着用身体为她挡住热情的水花。
演出的高潮出现在《就是哪吒》。当熟悉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响彻夜空,喷泉瞬间变幻出红蓝对抗的阵仗,两股水流在空中激烈碰撞,炸开漫天清凉的水花。带着儿子来看表演的张先生感叹:“这可比我们小时候看的喷泉高级多了,现在都成水幕电影了。”
这个依托4万平方米秀湖水面而建的水景系统,拥有全国领先的智能控制技术。1500多个喷头可以精准控制每道水柱的高度和角度,配合水下LED变色灯,能在瞬间完成16种水型的变换。
中央公园的夜景也值得一看。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倒映在湖面上,形成对称的光影。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赞叹:“没想到沈阳的夜晚这么美,喷泉和灯光结合得恰到好处,像走进了科幻电影。”
采访手记——
寻找自己的亲水方式
城市规划专家李岩说,沈阳的亲水空间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过去水系主要是防洪、灌溉功能,现在则要承载市民的生活。亲水不仅是消暑,更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当市民习惯在河边散步、玩水,这条河就真正活起来了。”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亲水方式:孩子在水花里发现自然;年轻人在皮划艇上看到城市另一面;老人坐在岸边,从水波中打捞记忆……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寇俊松 摄影 李浩
上一篇:鲁美AI数智教学喜获多项大奖
下一篇:贵阳市攀岩队获7金6银7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