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到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应用创新上,如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是大会关注研讨的重点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工业是重要领域。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准确把握其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适应发展趋势,创新发展路径,抓住人工智能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赋能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本质就是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契合新型工业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产品形态等,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改变了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工业化发展瓶颈,更能培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新动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成效显著。建成钢铁、煤炭等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国产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已超百款,实现了“智”变升级。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经实现了“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销售、智能服务等越来越普遍,工业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难,高质量的数据获取和整合面临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面临的成本高、商业模式不清晰以及跨界人才紧缺等问题依然严峻,需要在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安全等方面实现突破。
技术创新突破是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培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供给。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夯实基础底座,推动“智能产业化”。
应用场景建设是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要凝练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和成熟解决方案,加快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全流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服务商。遴选一批标杆案例和应用场景,以场景需求牵引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智能化”。
产业发展壮大是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目标。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注重共性技术研发和基础数据建设,在应用中持续迭代优化,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和产品测试等标准研制。推动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智能升级,加快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良好产业生态是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水平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要壮大产业发展生态,推进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加强人才引育、伦理治理和国际合作,持续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发展安全协同是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工具,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创新引领,汇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加大探索力度,强化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必将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篇:一纸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