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包公名拯,字希仁,合肥人。传说宋仁宗念包公为官清廉,曾将八百里巢湖赠与包公,而包公只要了“护城河一段”(即现在的包河),让后代养鱼挖藕,自食其力。千百年来,许多包公的传说、典故在这条包河里衍生、传颂。
包河,流淌千年,碧波轻漾,春柳绿、夏荷开,鱼凫上下。“包氏河塘鱼藕相丰,民乐之。”“年年春水活,鱼味亦流芳。”因为包河鲫鱼脊背颜色较深,与传说中包公铁面无私的黑脸形象一致,人称“包公鱼”;包河所产之藕断而无丝,印证了包公“无私”的为官风范。
人们根据想象,不断创造包公相关的美食故事。如反映包公体察民情,不扰民,路上自带干粮充饥的“长嫂焦面”“背褡锅巴”;体现包公智勇双全,赶考途中连破两案的“门板黄鳝”“状元饭”;对包公秉公执法,大义灭亲大加褒奖的“长嫂鸡”“篾签串豆腐”;还有体现包公励精图治,从严治政的“包公问廉汤”“铁面无私鱼”……
“春初墨鲤清明螺,箭杆黄鳝马蹄鳖。”合肥以及周边盛产的老母鸡、巢湖麻鸭、皖西白鹅、石塘驴巴、巢湖银鱼、雪里蕻、咸货等土特产,一桌包公宴的原材料就此完成集结。
丰富的食材给包公宴奠定了基础。
从1997年开始,合肥名厨尤小斌致力于包公宴的研究。“菜肴按照四季不同,风格各有所重,主题鲜明统一。每组菜肴的编排用拳头产品奠定基础,用与包公有关的典故、传说为线索来渲染菜点。”在他的设计中,包公宴分为包公家宴和包府宴。
包公家宴是家庭筵席,从包公戏“包跪嫂”中获得灵感。传说包公由长嫂抚养成人(此说盛行于民间。这当然是从包公儿媳崔氏抚养包公幼子包绶的故事附会而来)。赴仕前,长嫂做了以鸡为主的菜肴饯行,告诉包拯鸡有忠心、勇猛、谦让、文冠、诚信等品质,激励包公忠心报国,为官清正。后来,长嫂的儿子包勉犯法被包公问斩后,长嫂痛不欲生,包公设家宴请长嫂回家,精心烹制了这道意味深长的“长嫂鸡”;长嫂也深明大义,一时传为佳话。包公家宴主要突出“长嫂鸡”“红玉珍珠圆”等菜品。
包府宴为官府宴会形式。《合肥县志》中记载了包公后人的答谢宴请活动。公元1884年李鸿章捐资重修包公祠,包府乃“忠贤将相,道德名家”,尚礼仪,重气节,讲究礼尚往来。为此,包氏后人制作了“包公鱼”“击鼓鸡”“荷叶包饭”“孝肃槐花饼”等菜肴回报李鸿章,这让包府宴有了充分的存在理由。
包府宴取材于包公“刀斩三害”的故事。据说,开封有三位皇亲为非作歹,包公摆下“鸿门宴”请君入瓮,虽有皇帝的传旨相救,也不刀下留“害”。为增加故事效果,“刀斩三害”这道菜订制了龙头铡形的餐具,造型如龙头铡,刀连着盛器,让顾客亲手铡断用蛇、黄鳝、泥鳅合烹的“三害”,达到饮食情趣合一的境界。包府宴形式庄重,“刀斩三害”“藕丝圆子”等为主要菜肴。
包公宴随着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而不同。春季主打清新野蔬:荠菜圆子、包家银鱼羹、生煎韭菜饼、香花墩虾糊、豆瓣蒸水蛋等。夏令引入荷塘风味:包河三秀炒、蒜椒藕芽菜、包公鱼、香炸荷花、城南菱角肉、泥鳅钻豆腐等。秋季以清润小吃为主:桂花糯米藕、脆皮南瓜饼、泥鳅下挂面、家乡毛刀鱼、荷香米粉肉、一品贡鹅等。冬季则为砂锅系列:包河葫芦鸭、红烧花鲢头、砂锅老豆腐、粉汤欢头、双冬炖牛掌、合肥老鸡汤等。
包公宴来自民间,历经千年,百姓将对包公的思念、敬仰之情,寄托在日常饮食中,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包公宴不仅仅是一桌“有故事的菜肴”,更是包公文化直观生动的展示。
上一篇:海淀区总工会走访慰问一线警务人员
下一篇:母亲爱呱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