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浙江发布
上半年浙江完成水利投资420亿元,半年度完成投资创历史同期最高;187项在建重大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947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全部开工,完工600项……
7月31日上午,省水利厅举行浙江水利半年度建设投资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具体都有哪些成效,一起来看“成绩单”~
城西南排工程南湖进水口竖井施工现场水利投资两手发力打好“组合拳”
全省水利完成投资稳中有增
上半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420亿元,半年度完成投资创历史同期最高,其中重大水利项目投资完成248亿元,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达17%,是全省基础设施投资中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
上半年水利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6.6万人,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稳定经济基础盘等方面,持续释放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效益。
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成绩丰硕
上半年,全省抢抓政策机遇、精准发力,全力找准政策跑道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是去年的4.5倍,落实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同比增长39%。同时,省级下达88.9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央资金配套落实,为推动水网建设和安全良性运行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多元化投融资路径持续拓宽
专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组建金融专家团队开展点单式服务,联合9家金融机构拓宽合作领域,激发多渠道水利融资活力,各地争取专项债券、金融信贷等211亿元,市场融资比例较去年提升9个百分点,信贷规模排全国第一。
探索水治理与区域产业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完成安吉、长兴等地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83单、41.3亿元。
重点水利工作持续刷新“进度条”
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充分依托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推进安吉老石坎水库、上浦闸灌区等一批水网安澜提升工程新开工9项,超额完成半年度开工任务。
全省187项在建重大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重点推进的重大工程——开化水库今年主汛前下闸蓄水,在首秀中将上游洪水“照单全收”,梅汛期间蓄水量1.18亿立方米,充分发挥钱塘江源头水库作用,保障下游安全度汛;
东苕溪西险大塘达标加固主体工程提前半年完工,将保护区防洪能力提升至200年一遇,筑牢杭州及杭嘉湖的西部屏障;
余姚北排二通道全线贯通,开辟涝水北排杭州湾新出路,在防御第8号台风“竹节草”中发挥重要作用,给余姚及宁波的防洪安全再添新的底气。
项目储备动能不断增强
钱塘江、甬江、苕溪防洪治理工程等108个重大项目攻坚前期,其中63个已实质性启动可研编制。
加快推动浙中水资源配置、遂昌成屏二级水库扩建等国家重点项目批复,做好淳安秋口、瑞安六科水库等资金申报,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承接夯实基础;整体谋划、整装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前期工作,为中央资金政策争取做好准备;深化浙东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前期论证,全力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全国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
西险大塘瓶窑段民生实事项目高效落实
推进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病险山塘水库整治、提标加固海塘等947项省政府民生实事全部开工,完工600项,总体进度达94.5%。
以优质供水“一村不落、一人不少”为目标,全力攻坚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全省8828座单村水站已累计完成8277座、完成率93.8%,受益人口227.6万人,计划到今年年底全面收官。
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显著
启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两年来,聚焦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文化、智慧六大方面,会同18个成员单位协同推进39项任务,打造一批利民惠民的标志性成果。
累计完成滨水绿道2037公里、滨水户外运动场所106个、城乡亲水节点1332个,15分钟亲水圈覆盖1.7万余个村庄社区。今年上半年,天目溪等4条河流入选第四批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数量全国最多。五一期间,全省举办滨水活动430场,旅游人数超300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达157亿元。
下一步,浙江水利将提速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决战决胜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扎实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奋战下半年、实现全年红。
编辑:丁桂花
责编:李洲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