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排队的话,要凌晨1点以后才能吃上!”某个周六下午6时许,烤匠麻辣烤鱼餐厅外,服务员大声提醒围在身边准备取号的顾客。
自2013年诞生于成都,烤匠一直保持在川渝火爆态势。2024年在北京合生汇开了首店后,这家烤鱼店热度居高不下,凌晨1点还有顾客排号等位竟是常态。截至目前,烤匠已经在北京开了三家门店,全部开门即排队。
7月31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位于西直门凯德茂的烤匠门店。“中午不打烊,一直营业到凌晨5点。工作日相对好一些,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叫过600多个号码,叫号到凌晨。”店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生汇首店人数要更多,单日取号量达到2000多。”
北京西直门凯德茂门店,消费者正在排队等待中。
民以食为天。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消费达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4%,也是占比最大的品类;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7480亿元,增长4.3%。
一条烤鱼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客流?在大力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餐饮行业应如何发力。
因为有特色,所以愿意来
“最初是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到的,知道它特别火。麻辣烤鱼是特色。”西直门凯德茂烤匠店外,记者采访了刚用完餐的消费者李女士。
“如果你喜欢吃辣,我推荐他们家的麻辣烤鱼,我吃着感觉味道和在四川一样。”有同感的不止李女士一个人,赵先生取完号以后对记者表示,“在排队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烤匠创立最早那几年,顾客点得最多的也是麻辣口味,说明麻辣口味是穿越了周期、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口味。作为川渝本土的烤鱼品牌,我们决定专注于麻辣,做更地道的麻辣烤鱼。”前不久,央视新闻对烤匠创始人冷艳君进行了专访。在百变多样的京城消费市场,烤匠最初选择“重仓”麻辣口味,使得一道烤鱼成为“顶流”。
烤匠店内,消费者正在用餐。
与烤鱼一样,在北京,吃上一口寿司同样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何以会有这样一家寿司店,使消费者趋之若鹜,宁愿排上6个小时也要一饱口福?
周三下午五点,小程接过了寿司郎服务人员递过来的排队号码,号码显示她是1763号,而此刻号码刚刚叫到1265号左右。“很多是空号,但是吃上估计已经是后半夜了。这家门店线上预约更是疯狂,预约取号已经排到8月下旬了。”
“我喜欢吃的原因是北京在‘不太贵'寿司这一块很是稀缺。”即使需要排队数个小时,小程和朋友也会隔三差五就会去吃一次寿司郎,“它不是很贵但是又不廉价,门店设计吸睛,点餐像是在玩游戏,边吃还能边抽奖赢周边。”
“点餐的过程很有意思,这可能也吸引了很多带小朋友的家庭。”北京西直门凯德茂的寿司郎门店,工作人员向记者直言。
寿司郎店内,消费者正在大屏幕上点单。
同样,在西单,山野板扎・云贵 Bistro 靠着独特的“山野氛围”圈粉无数。“从装修到菜品都透着自然气息,吃顿饭像短暂逃离了城市喧嚣。”周六中午约朋友探店的小哲道出了不少食客的心声。
如今的餐饮业,早已不是“做完一盘菜”就能高枕无忧的时代。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存量”实现“高复购”?答案藏在“体验感”与“差异性”的较量中。
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响应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号召来看,从菜品到服务餐饮企业挖掘品类核心价值、打造独特标签,才能留住消费者,从而更好提振消费。当下,餐饮业正在经历行业更替与结构性调整,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放弃了纯粹的低价竞争,尝试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增强竞争力。
美团数据显示,从2023年底、2024年底不同评分的餐饮商户数占比分布看,2024年,3.6分以上各评分段的餐饮商户占比均较2023年有显著提升,3.5分及以下的餐饮商户占比较2023年则有显著下降。此外,44.8%的持续经营商户评分较2023年有所提升。整体上看,那些在品牌、管理、人才和产品等方面建立起壁垒的品牌展现出更强韧性,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速退场,市场在动态平衡中完成品质跃升。
中国饭店协会指出,从整体来看,我国餐饮住宿市场已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深化的特点,一些知名餐饮企业如海底捞、西贝已放缓开店速度,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差异化竞争。
让地方菜走向全国
烤匠从川渝进京赶“烤”并非个例。
“你好,你好,全国小炒肉大王费大厨辣椒炒肉,请慢用!”当菜端上来的时候,顾客小乐和服务人员站在一起喊出了这句经典口号。“吃的就是氛围。服务人员都戴着大高帽、身穿大厨服装,像是五星大厨,辣椒炒肉性价比很高。”
费大厨的透明厨房内,厨师正在备餐。
创建于湖南的费大厨2018年从湖南出发进入一线城市,8年来遍布北上广深各区域,目前其湘菜头牌“辣椒炒肉”几乎是每桌必点。
最近几年,北京餐饮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个高人气品牌出现:费大厨、桂满陇、火烧云……这些门店的共同特征是先在长沙、杭州等地火起来,然后在北京高人气商圈落地首店后引发排队潮,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费。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餐饮消费达5.5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4%,也是占比最大的品类;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7480亿元,增长4.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支持地方发展特色餐饮”。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将释放更多政策效应,为地方餐饮新消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当下,从江西瓦罐汤到云南菌菇火锅再到川渝砂锅烤鱼,诸如费大厨、桂满陇等品牌的扩张路径,为这些地方餐饮突破地域限制提供了范本。地方特色美食正在通过标准化、连锁化和IP化营销打破地域限制逐步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