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得最高荣誉!这无疑是福州的一大盛事,将给福州人带来诸多好处。它意味着福州在某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经济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为福州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财富。在文化领域,能推动福州文化的传播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福州的独特魅力。在社会层面,增强了福州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让大家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城市的发展而努力。这一荣誉将如同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福州迈向新的高度。
近日,福州市获评国际湿地城市,这是一座城市在湿地生态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福建省首个获得此国际名片的城市。
目前,全球共认证74个国际湿地城市,福州是如何斩获该项殊荣的?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给大家带来哪些益处?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今天下午,福州市政府召开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湿地保护有关情况。
据介绍,福州市于2023年正式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湿地保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2024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向湿地公约提名福州市参加国际湿地城市认证;2025年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福州市位列其中;2025年7月23日—7月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福州市被正式授予“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中国9座新入选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城市。目前,全球共认证74个国际湿地城市。
截至目前,全市湿地面积19.42万公顷,湿地率15.14%,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滨海城市前列;拥有1处国际重要湿地——福建闽江河口国际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福建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含漳港西施舌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东张水库、福清湾、兴化湾、塔礁洲湿地公园、连江山仔水库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10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率55.33%,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省级以上重要湿地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体系。
福清湾湿地风光
多年来,福州市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为市民带来生态福利。
居住环境改善
目前,福州城区内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121条河道建成开放,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依托数字技术,利用闽江潮汐群闸联动,每日两次将闽江水引入内河,实现把水引进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
流花溪等河道水质恢复清澈,成为市民休憩、娱乐、健身、游玩的景观河。
休闲空间增加
福州通过开展幸福河湖、美丽海湾等建设工作,合并打通西湖湿地公园和左海湿地公园水体,西湖公园的整体面积增加到78公顷;晋安湖片区打造南北长2.3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的海绵生态绿轴;三江口片区形成南江滨生态公园等市民休闲空间。
福州还建成1395公里全域绿道网络,1500多个公园,开通5条水上航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进福山、登福道、观福水、览福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景”成为现实。
丰富科普资源
目前,福州建立了福州规划馆、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三江口植物园、海洋博物馆等多处湿地类型宣教场馆,同时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城市公园建立200余处科普基地,并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闽江河口湿地 蔡欣然摄
特别是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科普宣传活动中,这些场馆、基地吸引了众多学生、游客、科研人员和生态爱好者。
成就生态产业
福州渔业产值连续30年稳居全国第一,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重要湿地开展退养还湿并安置就业,其中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原养殖的农户提供湿地专职管护员、协管员岗位,有力实现生态补偿带动。
闽江河口湿地。石美祥 摄
下一步,福州将以荣获“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严格湿地保护执法,加强湿地分级分类管控,构建智慧监测体系,启动新一轮市、县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全方位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福州市还将出台《福州市国际湿地城市提升方案》(2025年—2031年),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后半篇”文章,高质量通过2031年湿地城市续期认证,推动福州生态保护常态化向好。
(记者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