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31日讯 作为北方地区唯一集合了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商业养老金业务的城市,青岛养老金融持续扩容,记者自青岛金融监管局获悉,至6月末,青岛养老理财产品实现销售规模达61.1亿元,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余额78.1亿元,全面完成试点进度;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销售7917件,金额8040.53万元,商业养老金累计开户3454户,累计销售金额6.91亿元。此外,青岛目前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31.02万户,缴存金额15.16亿元。
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青岛养老金融还持续拓维。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多家银行机构创新推出“养老保障贷”“院易融”等养老专属信贷产品,重点为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提供融资服务。保险机构深入推广“琴岛e保”,填补普通商业保险对老年人的保障缺口,2025年度全市参保151.5万人,参保率16.4%,其中60岁以上人员占比超过40%。1000余家金融机构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2000余个,上门办理金融服务超十万人次。
养老产业金融领域,银行机构向智慧养老、适老产品研发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推动康养产业平台、医疗器具等龙头企业落地,2025年6月末全市养老产业贷款余额61.34亿元,较年初增长9.7%。泰康、太保、中国人寿等3家险资养老社区正式开业,设计床位1800余张,总投资超14亿元,初步形成“保险+医康养”生态链。保险机构开发“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为270余家养老机构提供风险保障7.56亿元。
下一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牵头出台《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促银行业保险业围绕四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深化养老金金融创新。持续完善养老金金融供给体系,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具有长期稳健收益特征的养老金融产品,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提高养老金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二是提升养老服务金融质效。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推动金融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创新养老服务金融模式,如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与社区开展共建等。
三是强化养老产业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聚焦“中国康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等全市重点战略布局,构建与青岛市养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打造完整的养老产业链。支持银行机构结合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政策,提高中小微养老服务企业融资可得性,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四是持续优化适老化养老金融服务。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责任编辑:岳文燕
(作者: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