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机构竞逐!星巴克的“谈判桌”:中国市场业绩添筹码
创始人
2025-07-31 12:24:27
0

在中国市场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关键阶段,星巴克的每一步动作都备受业界关注。7月30日,星巴克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为这一战略进程提供了重要背景:中国市场该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无疑为正在推进的战略合作谈判增添了新的筹码。

“我们正在寻找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把握中国市场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我们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星巴克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在最新的财报会上的表态,透露了这家全球咖啡巨头中国市场业务的最新进展。

十字路口

从1999年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至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已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应对市场变化,而这一决定或将重塑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轨迹。

在做出这一重大战略调整前,星巴克中国正通过多维度布局夯实业务基础。7月30日披露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第三财季表现亮眼,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和同店客单价均取得环比提升。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门店数量达到7828家,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

“在中国,我们近期所做的调整正在取得成效。截至第三季度末,我们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收入增长以及同店销售的同比增长。”倪睿安指出。对于最新财季业绩增长,星巴克中国方面也表示,得益于卓有成效的产品创新与营销活动,过去两年新开门店同店销售的高速增长,以及及时捕捉并满足快速增长的线上需求。

不过,亮眼的财报数据背后,中国咖啡市场的结构性挑战不可忽视:一方面,在消费分级趋势下,本土品牌以性价比优势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市场增长引擎加速向低线城市转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星巴克中国必须加快调整步伐。

关于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传闻,早在2024年11月便已初现端倪。当时就有媒体报道称,星巴克正在为其中国业务探索各种选项,其中包括出售部分股权的可能性。星巴克全球发言人当时回应,公司正在努力寻找最佳的增长途径,其中包括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入2025年,多方参与者身影浮出,让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调整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倪睿安在财报会上如此强调。

就星巴克中国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7月30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其核心原因在于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多方面挑战,在O2O兴起时代,其数字化运营和线上营销明显落后于本土竞争对手;直营与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又限制了渠道下沉速度,扩张不及采用加盟模式的中国本土品牌;同时产品本土化创新等方面也亟待加强,叠加近年来消费理性化趋势,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星巴克品牌竞争优势缩小。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食品行业分析师林岳也对记者分析指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意味深远,其核心是引入本土战略投资者,目的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挑战。在他看来,这个变化势必影响整个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

解题思路

在全球咖啡市场的版图中,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极具战略价值的高地。这个曾经以茶文化为主导的市场,如今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咖啡消费革命。

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全国共有17.1万家咖啡在营门店,相较于2021年的8.3万家,大幅增长106%。2025年1-4月,净增8378家门店,市场的快速扩张可见一斑。随着中国咖啡消费的渗透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开始从“尝鲜”转向“日常”,市场格局也从少数品牌主导进入“百咖大战”阶段。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土品牌展现出强劲的崛起势头。瑞幸咖啡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4097家,其中中国市场门店总数达24032家;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发展势头同样迅猛,媒体报道显示,其最新门店数已近7000家,接下来会重点布局高势能城市;第二大现制茶饮企业古茗也在咖啡领域持续发力,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其现磨咖啡产品已覆盖全国超过7600家门店。新茶饮巨头正凭借庞大的门店网络,在咖啡市场分得一杯羹。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星巴克加快变革步伐,不仅是应对当下竞争的必然选择,更关乎其未来能否在中国咖啡市场中继续占据核心地位。回顾过往,麦当劳、百胜等餐饮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中,也曾通过引入投资者实现更为深入的本土化发展,在产品、渠道、运营等层面更贴合中国市场需求,这些成功经验为星巴克如今的调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在李应涛看来,星巴克中国理想的合作伙伴需具备三大核心特质:一是拥有渠道扩张能力,具备线下渠道资源、加盟管理经验和门店运营能力,以助力其实现快速下沉;二是具备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能力,能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三是具备数字化运营经验,擅长线上流量运营和数字化营销,推动精细化运营,“若星巴克能通过合作补齐开店、数字化等短板,实现更深度的市场下沉,有可能会进一步重塑咖啡连锁市场竞争格局。”

不过,李应涛同时提醒,若合作伙伴过度注重本土化,可能导致星巴克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在调性上出现偏离,存在品牌价值稀释风险;此外,合作伙伴的管理风格和文化也可能与星巴克国际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星巴克中国在引入合作伙伴时,需在补齐短板与维护品牌价值之间谨慎权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竞争中,星巴克依然握有一张王牌:其深耕多年的"第三空间"理念。记者了解到,第三财季,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持续加码“第三空间”体验创新,在文旅+咖啡领域开辟新场景,如张掖、敦煌、九寨沟等景区门店,以及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的特色门店。

不过,林岳也提醒道,在市场竞争方面,星巴克所倡导的“第三空间”理念被瑞幸等高性价比的效率模式冲击。在林岳看来,性价比在未来几年仍会是市场主流,尽管星巴克也曾调低价格,但是竞争力、吸引力仍然不足,大店模式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其在中国市场需要有快速响应的能力,或许开拓低价子品牌、推出小店、加强外卖模式才是解题思路。

中国咖啡市场的战局远未尘埃落定。对星巴克中国而言,能否在命运的岔路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将成为牵动其未来命运的关键一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利润234.... 当地时间7月31日,苹果公司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财季营收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
俄方宣布控制顿涅茨克重镇 转自:新华社新华社莫斯科7月31日电(记者包诺敏)俄罗斯国防部7月31日通报,俄武装部队已控制顿涅茨...
AI助推微软、Meta核心业务...   导读:2025年第二季度,Meta与微软双双实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财务表现,虽然业务路径有所差别,...
市政协举行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三... 昨天,市政协举行重点提案办理工作“三见面”协商会,围绕致公党市委会提出的《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走出...
【环球财经】专家倡导巴西加快市... 新华财经圣保罗7月31日电(记者杨家和)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对部分巴西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