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印章撬动大流量 “跑章热”丈量文化消费新路径
创始人
2025-07-31 11:14:48
0

(来源:消费日报网)

转自:消费日报网

本报记者 于 芳 □ 王琦琛

  一枚小小的印章,正在成为年轻人丈量城市的新方式。

  从博物馆纪念章到城市定向游戏,从纸墨痕迹到AI定制图案,从游客纪念品到城市文化“入口”……“跑章”不再只是旅游附属,而逐渐演化为涵盖地图引导、任务路径、数字记录与社群运营的系统机制,构建起一套融合文旅体验、消费引导与文化触达的新型“城市轻旅行”模式。

盖章空间迁徙

  从景区纪念走入城市日常

  在过去,盖章作为一种旅行纪念行为,主要场所分布于博物馆等景点。而今,盖章点逐渐融入商业街区、餐厅、书店、非遗工坊等日常消费空间,盖章行为也从“随手一盖”变为一种“主动奔赴”。

  在天坛东门的“蒙上庄”餐厅,700枚节令印章吸引众多食客专程而来。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章面以中国传统节气、神话元素为基础,每季更新一次,“已经有顾客来了五次,只为集齐整套章面。”

  这种集章驱动下的到店行为,正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新型引流方式。与传统广告相比,“跑章”更具参与感与沉浸感。在北京朝阳合生汇“集章游园会”现场,众多市民围着印章台排队“打卡”,现场超过40个章点覆盖美妆、非遗、文创、轻食等多元业态,活动设计结合地图导航、摊位任务与时间挑战,俨然一场小型的“城市定向赛”。

  通过轻量化游戏机制激发探索欲、引导线下路径,盖章活动正在成为链接文化场所与消费场景、连接人群与城市的新型文化引擎。今年5月,北京宣武天虹商场发起的“39.9元30分钟挑战赛”,参与者可以在限定时间内最多完成52个章点“打卡”,迅速走红社交媒体平台。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7岁男孩在父母帮助下顺利通关,男孩笑称“像在打怪升级一样”。

盖章形式从纸墨印迹到AI互动

  “跑章热”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赋能革新。从传统的木质印章、光敏印章,到如今AI图像生成、AR交互、数字藏章等多元形式的融合,盖章正从单一的物理动作转向集技术、内容、社交于一体的数字文化体验。

  AI技术的加入,不仅丰富了章面的美学表达,也提升了用户沉浸体验。如今,不少盖章活动引入AI辅助章面设计系统,用户可基于个人偏好、地标元素、非遗符号等关键词生成专属印章图样。在“奇遇东城·非遗印记”活动中,部分非遗工坊上线了“DIY章台”,支持游客自定义印章图案并结合现场故事生成动态解说,打造“所见即所得、所印即所感”的沉浸体验。

  数字工具也正在重塑盖章路径的管理。“盖章地图”APP应运而生,为用户提供章点分布导航、“打卡”进度追踪和任务提醒等功能,提升探索效率与趣味。平台还引入限时任务、隐藏章点、路线成就等机制,进一步强化挑战感。

  “数字藏章”“NFT纪念章”等概念的出现,则让收藏从线下纸质转向线上资产,用户等级、限定章册、兑换奖励等机制正在形成一种可追踪、可分享的数字文化旅程。在景泰蓝艺术博物馆,AR章点可触发虚拟动画,还原景泰蓝的传统烧制工艺流程,实现“看得见”的文化细节;在新东方阅读空间,完成指定书目后不仅能盖“阅读章”,还可通过“语音章”听取主题讲解,从“打卡”走向“深读”。

  可以看到,从AI设计章面到数字地图APP,再到AR互动、语音讲解,科技正在让一枚印章从单点行为变成一种可延展、可收藏、可分享的文化旅程。

盖章行为转向

  从旅游附属到文化机制

  “跑章热”的崛起,本质上是年轻人文化需求、生活方式与社交结构共同变化的体现。

  一方面,“Z世代”正在以更个性化、情感化的方式重新认同传统文化,印章成为了其记录生活、寄托情感的文化介质;另一方面,伴随深度游向轻旅行的转变,“跑章”以一种更轻巧、灵活的方式重新丈量城市。

  “印章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接口。”7月18日,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以极低组织成本,将用户引入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甚至文化叙事空间,串联起餐饮、文化、零售、休闲等多个维度,激发人们城市探索的兴趣。”

  如今,“跑章”不仅是一种个人消费行为,也逐渐发展为城市社群的文化组织方式。微博、小红书、B站等平台涌现出“跑章联盟”,许多消费者开始自发进行攻略分享和测评、组织完成任务“打卡”。这种兴趣自组织,也反向推动运营方不断打磨内容,改进体验,实现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双向互动。

  但与此同时,“跑章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袁帅指出,部分商家为追求短期流量,出现章面设计同质化、商业气息过重,甚至附带强制消费等现象。

  从简单导流工具转向城市文化资产,关键在于建立持续内容更新、社群共创与长期运营的系统逻辑,而非“盖完即止”的一次性行为。对此,多位专家建议地应跳出“打卡即止”的流量逻辑,构建“成长体系+社群激励”的运营框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阶段的挑战任务与个性化奖励机制,鼓励用户从“打卡者”转变为“内容共创者”“社群运营者”,让平台形成稳定、长效的文化社交生态。

  印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那一枚图章,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故事、路径与社群连接。在业界专家看来,未来“跑章”的发展方向应回归文化初心,实现“文化章”与“商业章”的共生共融——以文化内容为根、以场景设计为形、以社群机制为魂,构建真正可持续的城市文化轻旅行体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延伸服务触角 提升服务质效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李冰歌 本报记者 杜怀宇 绥芬河市以深化干部能...
史上最全关于夹层基金的结构、L... (来源:F金融)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使得企业融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由此市场融资渠道...
惠山区堰桥街道纪工委:精准监督... (来源:新华日报)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纪工委切实履行监督保障执行作用,聚焦国有资产监管重点...
加快推进航天产业建圈强链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7月31日,由省经济合作局、省国防科工办联合主办的四川省商业航天...
公益电影点亮夏夜时光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观影现场。本报记者 杜怀宇摄 本报讯(常鸿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