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李冰歌 本报记者 杜怀宇
绥芬河市以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为契机,深耕便民便企服务,创新构建云端就业、社银协同、退休联办、暖心认证四大服务体系,推动人社服务向基层延伸、向智慧转型,实现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以数字化思维创新重构就业服务全流程。依托“绥芬河就业服务在线”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岗25场次,观看量破万人次。创新“携岗赶集”服务模式,与东宁、海林等地建立就业联盟,组织38家企业携155个岗位参与跨市直播;深入牡丹江师范学院开展校园招聘,定向发布岗位63个。建成4个社区就业服务驿站,累计发布21家企业、182个岗位信息,力促劳动力供需两端精准匹配。
创新构建“1+7+N”社保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社保服务圈”。联合7家银行设立12个社保服务网点,将24项高频业务延伸至银行窗口。创新“智能终端+人工专窗”双轨服务,实现参保登记、待遇认证等业务“一站式”办理,日均办理量达100余件,业务办理时限压缩20%。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工伤保险增减等业务即时办结,真正让群众体验到从“来回跑腿”到“家门口办结”的服务升级。
创新“预审+联办+智能”退休服务新模式,建立退休预审机制。正常退休提前1年预审档案,特殊工种退休提前半年预核材料。建立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推动医保转退休、公积金提取等6项业务打包办理,配置服务专员开展全流程帮办。设立老年人服务专区和异地办理公共邮箱,普及电子退休证,实现支付宝、电子社保卡等多平台申领,累计帮助退休人员申领电子退休证177本,解决高龄、异地群体办事难题8件,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升级,让民生服务更有速度、温度。
针对特殊群体“认证难、怕折腾”现实困境,构建“主动上门解急难+定点集中提效率+智能识别保精准”保障机制,组建“社区+银行”联合服务队,全年开展上门认证服务18人次,在农闲时节开展乡镇集中认证,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刷脸即办”,覆盖13个行政村2886名群众。建立生存认证预提醒机制,通过数据比对主动提醒300余人次,认证覆盖率98%,打通特殊群体生存认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公益电影点亮夏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