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走进百企丨“一根丝”的逆袭,藏着怎样的制造业密码?
创始人
2025-07-31 10:53:56
0

  新华网福州7月31日电(刘默涵)一根尼龙丝线,能编织出怎样的产业传奇?

  从福建成长起来的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申集团),用自己40多年的奋斗历程,不断探索着制造业的创新密码:它从民营小厂的简陋车间起步,以一根尼龙丝为起点,蜕变为横跨化纤、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从曾依附进口的技术追随者,逆袭成改写全球锦纶产业规则的领跑者。

  这根看似平凡的纤维,镌刻着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硬核密码,见证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之路。

数智化转型:为“一根丝”装上“智慧引擎”

  走进恒申集团位于福州新区(长乐区)的锦纶前纺三期车间,只见机械手沿着轨道精准抓取丝饼,工业相机实时扫描检测,数据在屏幕上飞速流转。

  锦纶,也称为“尼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面料的重要合成纤维。以生产锦纶起家的恒申集团,2022年投入超400万元,对锦纶后纺三期车间进行改造,通过AI视觉联动定位技术,让机器人实现6至24粒装灵活切换,包装速度达1000个/小时,效率提升超40%。

  而这,只是恒申集团数智化转型的一道缩影。早在2015年,恒申集团就确立数字化发展战略,着手打造“恒申数字大脑”与“工业大脑”,构建覆盖全流程、全价值链的数字化体系。

恒申集团锦纶智能制造生产线。新华网发(恒申集团供图)

  恒申合纤科技信息部总监肖卫民说,作为锦纶行业首家全方位应用SAP系统的企业,恒申集团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智能制造实现“机器换人”,用智慧营销链接上下游需求,彻底打通产、供、销全链条。

  2023年,恒申集团在锦纶前纺三期车间投放行业首台(套)视觉检测设备,以数字化工业高清相机为核心,通过机器深度学习与5G传输替代人眼检测。

  “过去人工检测48锭纱需要15分钟,产品质量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现在,在智能化设备和精准的数据分析加持下,检测不到3分钟,产品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质量稳定性大幅提高。例如,产品检测效率提升33%以上,准确率达99%,问题产品检出率100%。”肖卫民说。

恒申集团锦纶工厂一角。新华网发(恒申集团供图)

  从人工包装到丝线AI视觉检测,从孤立生产到全流程数字化,恒申集团通过数智化转型,为传统制造业装上“智慧引擎”,让“一根丝”的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数智化转型的持续深耕,不仅带来了生产效能的跃升,也催生出丰硕的技术成果。截至目前,恒申集团已拥有900多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主导或参与制修订14项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承担多项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科技项目,并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差别化锦纶6产品开发基地等荣誉。

全产业链布局:筑牢“从一滴油到一块布”的“护城河”

  如果说,数智化转型为恒申集团的“一根丝”注入新质生产力。那么,全产业链布局,则为这根丝扎牢全球市场根基。

  1984年,恒申集团从福建长乐的小作坊起步,创始人陈建龙抓住改革开放与中国加WTO的机遇,创办针织厂,此后34年间不断向上游拓展,逐步打通“环己酮、己内酰胺、聚酰胺、纺丝、加弹、织造、染整”产业链,构建起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再到“一块布”的完整链条。

  这份布局的背后,是原料与技术受制于人的切肤之痛。“长期以来,国内锦纶关键原料己内酰胺70%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被巴斯夫、帝斯曼等国际巨头垄断。”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困境催生了他的破局决心。

  2018年,恒申集团收购全球己内酰胺巨头荷兰福邦特,一举掌握HPO PLUS己内酰胺、苯酚法环己酮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彼时恒申己内酰胺产能已居世界第四,通过对“世界第一”的反向收购,年产能跃升至108万吨,登顶全球第一,大幅提升了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定价权与话语权。

  “现在回头来看,这步棋至关重要。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全球产能已达170万吨左右,占全球约四分之一,‘全球第一’的地位愈发稳固。”陈建龙说,全产业链的价值远不止环节叠加,更是抗风险的“护城河”与核心竞争力。

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鸟瞰图。新华网发(恒申集团供图)

  眼下,福州连江可门港区的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内,设备运转不停,一派繁忙景象。该产业园在福建省内首创“政府+企业”合作机制,以商招商引进下游产业链,打造绿色纺织产业园。

  在这里,苯、液硫、甲醇等基础原料从码头运入园区后,经园内企业接力加工,最终制成服装布料,全流程实现“园区内循环”。水、电、蒸汽等公用工程集中供应,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变废为宝”,被转化为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纺织行业最怕原料价格‘过山车’和供应链‘掉链子’。我们通过上游高度自供缓冲价格冲击,再以产业链和园区招商聚集全球伙伴,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生态,既提升抗风险能力,又保障贸易顺畅运转。”陈建龙说。

高端化突围:从“按吨卖”到“按克卖”的价值跃迁

  步入恒申集团的展厅,眼前的展品让人耳目一新:既有制作北京冬奥会领奖服的再生锦纶,也有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还有大牌香水使用的香精香料,琳琅满目。

  2024年,恒申集团明确了以“循环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终端应用、全球布局”为战略指引,全面实施“一中心 五新材”3.0发展战略,构建化纤、化工、新材料全球产业生态圈。

  “我们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扎根核心主业——己内酰胺尼龙产业链。‘五大新材料’无论是电子特气、高端工程塑料,还是再生新材料等,本质上都是主业链条的延伸。”陈建龙说,产业链延伸出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正在让企业实现从“按吨卖”到“按克卖”的飞跃。

恒申集团总部大楼。新华网发(恒申集团供图)

  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是恒申集团成长的另一密码。

  今年正值福州新区(长乐区)成立10周年。自2015年获批成立以来,福州新区(长乐区)通过精准的政策设计与产业生态构建,推动当地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了“政策赋能—产业集聚—人才吸引”的良性循环。总部位于福州新区(长乐区)的恒申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受益者。​

  2024年4月,恒申安科罗福州工厂在福州新区(长乐区)奠基。项目落地后,通过引进德国安科罗世界一流的改性工程材料配方、加工工艺和应用技术带动汽车轻量化材料供应链本地化。这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替代”的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上下游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布局。​

  在人才引进方面,福州新区(长乐区)构筑涵盖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安居等支持举措的“1+1+N”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推行人才专属服务,实施人才生活保障、统筹子女入学等服务,实现涵盖国家级人才到基础型人才认定、支持、服务一体化,为恒申集团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

  多年来,恒申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恒申集团以390.6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纺织服装鞋帽”组第三位,仅次于安踏与雅戈尔,较去年提升52.09亿元。

  陈建龙表示,恒申集团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吴中太湖新城新添机器人超级工厂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雷霆) 7月30日,苏州博思特装配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基地一...
争分夺秒打响恢复家园的“战役”...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徐杨)由于近日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引发洪涝和地质灾...
深挖丰厚文化资源提升尼山片区内...   丁安顺 济宁报道  7月25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加...
把鳕鱼放一边?冰岛重提加入欧盟 (来源:光明日报)转自:光明日报    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码头景象。新华社发    一名女孩在雷克雅...
以法治力量护航地理信息安全与创...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徐丽)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