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法制报)
□ 朱凌
在南京上大学的女儿身份证过期了,正好暑假回家,抽空带她去离家最近的派出所办理新证。
暑热袭人,把车停在派出所门口,我快步朝户籍室走去,闺女慢腾腾地跟在后面,犹犹豫豫地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妈,身份证照片能拍好看点吗?”走出几步,她终于忍不住,追上来怯怯地问。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着实让我蒙了一下,不知怎么回答。年过半百的我,快二十年没有更换过身份证,对身份证照片的印象也早已固化:衣着庄重,表情严肃,普通人的身份证照片大概也就是这样了。至于拍摄身份证照片,印象中就是坐下“咔嚓”一声,拍成啥样是啥样,反正工作人员按照标准拍,不会出什么纰漏,当然也不奢求拍出什么大片,规规矩矩就好。
我迟疑了一下,没有直接否定她的想法,一边脚步不停地往户籍室走,一边头也不回地说了声“试试看”。
接近下班时间,派出所户籍室里办事的群众并不多。为了达成女儿“拍好看点”的愿望,我试着在柜台里寻找户籍警的身影,希望她能够给孩子些帮助。很快,我找到了柜台上工作牌标示的户籍警李静,不巧的是,她正在和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姐聊着什么,似乎涉及家庭矛盾,大姐很激动,一边诉说一边抹着眼泪,我根本插不上话。
我尴尬地站在一旁,正不知怎么开口,柜台里一名四十岁上下的女同志热情地打起招呼:“你们办什么业务啊?”
我带着女儿走过去:“她身份证到期了,换证。”
“来,坐这边,头摆正。”女同志把闺女引到拍摄座位,拿起设备准备拍摄。
“您等一下。”我赶紧说出了女儿的愿望,希望人家不嫌我们麻烦。
女同志“哈哈”一笑:“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爱美的时候,身份证一跟好多年,咱们尽力去拍!”
这样的笑脸,这样的承诺,直到此时,闺女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了地。
户籍室里,工作人员如影楼摄影师般一丝不苟地指导着女儿的拍照姿势,女儿也乖乖配合着,拍摄很快完成了。
女同志把闺女叫到电脑前:“三张照片,选一张吧。看看满意不?不满意咱们再拍。”
长长的黑发落在耳后,杏仁大眼里透着温和宁静,小嘴微笑轻抿显露端庄大方,三张照片效果差不太多,把年轻人不施粉黛的青春朝气完全展现了出来,虽然不是海报照,看上去却是如此爽目舒心。选出一张片子,女儿的惊喜从心底直达脸上。我再次感谢拍摄的女同志,她告诉我,一天二十几个办证换证的群众,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服务,拍摄的身份证照片也都是群众满意认可后才会使用的。
原来是这样啊!许久不登派出所的大门,是我out了。
女儿办好换证手续,户籍警李静和大姐的对话还没有结束。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按照惯例,大姐的家务事不是应该找片警唠叨解决吗,她为啥会找到户籍警?悄悄问了旁边的人,才知道大姐是办理老人的身份证时认识的李静,后来家里产生房产纠纷,大姐万般委屈不知向谁倾诉,于是把户籍警李静当成了自己的心理疏导员。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登门了。李静还在轻言细语地安慰着大姐,我依然没有插话的机会,于是叫上女儿告别了户籍室的工作人员。
走出派出所,暑热依旧难挨。可不知为什么,我像是被一股二十度的暖流包裹着, 无比惬意。看女儿的嘴角带着笑,没有了来时的顾虑担忧,我很想告诉她,这张满分照片的出炉,不止因为她五官的周正,更是因为公安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许许多多的公安工作者,他们用爱心服务群众的每一帧画面又何尝不是群众眼里最美的“大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