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灰鸽叔叔
@T**A:你怎么看那些通过“发嗲”获得职场优势的女性?
这是一个很送命的题。我有位读者朋友,在群里说要教女儿“发嗲”,觉得闺女实在太中性化了。“将来读大学,发个嗲,就有人帮忙占位置也好呀”——这种“发嗲实用主义”就会存在争议。
女网友可能认为这是物化女性,男网友可能认为这是利用男性,在“平权”深入人心的当下,“发嗲”成为了一种危险行为。例如“我做不好呀,你教教我嘛”,语调一波三折一些,可能就算不守妇道了。
对我来说,“难答”的主要原因,在于我是一名男性。如果我觉得“发嗲”没问题,可能大家会说我“乐在其中”“缺乏警惕”“上海老色批”;那我只能回答“有问题”——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
假设,仅仅是假设,如果“发嗲”不卡性别,是不是男性也很乐意用?如果我们换个更贬义的词,把它变成“谄媚”呢?和通过谄媚获得职场优势的同事相比,发嗲是不是几乎没什么讨论价值?
如果谄媚的形式是“发嗲”,我们批评谄媚就是。
@z**p:平时收到的私信话题多吗。
不多。我又不是啥名人。总体来说,社群里总结的多于私信的多于评论区的。还有一小部分是脱离答题范畴和超越我的能力的。比如我问某个知名KOL的真实收入,我哪儿知道。
有时我也想效仿某个大V,编一封读者来信,然后装模作样地洒点心灵鸡汤,但编到一半就觉得太扯淡了。现在网上愿意打500字的人都不多了,有这种精准表达问题的能力,怎么会克服不了困难。
我甚至想到了以前和叶茂中老师做的节目。这档节目面向的都是中小企业主、创业者,按理概括现状、表达问题的能力应该处于社会前列了,但一打开私信也挠头。比如“我现在开一家拉面店会不会亏”——这怎么答?你是要写论文,做数据分析么?你在哪座城市?店铺选址怎样?产品定价怎样?加盟的还是直营的?多少平米?当地工资多少?周边其他店铺的情况怎样?……
你不能像挤牙膏那样问一句答一句啊,宽泛地问,只能宽泛地答,对个体是没有用的。但“有效地问”始终是贯穿节目周期的难题。当时我们团队会努力“有效地答”,比如会做一些“硬分类”:假如你在三线城镇,假如你40岁左右,假如你在小区楼下……如果错过其中的“假如”,那多少会有偏差了。
顺便感慨一下,如果老先生依然在世,看到当时的问答恐怕也会有些后怕。高举高打的建议太多了。谁能猜到社会会演变成这样呢。
@听**9:灰鸽叔叔,你好,有适合6岁孩子听的广播吗?您的广播?
我一开始是以为要找一些学龄前的音频内容,我想那不是挺多么,喜马这里有俗称的“小喜马”,博雅小学堂这里有海量的内容,其他平台也不难找。
仔细看完问题后反应过来,问的是“我有没有做适合学龄前的音频内容”。
我横想竖想,现在的音频内容有两个——一个是现在听到的这个聊天问答式的,比较简洁,也不太有小小朋友问;另一个是《给孩子的商业周刊》,但它实际上面向的是中学以上。如果非要说一个可以“听”的产品,大概是小猫文学——它是全年龄段的。但它的产量不高,而且是视频。
不做学龄前内容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专业不符,虽然有教育专业背景,但我其实没怎么接触过学前教育;二是太卷,单单给小朋友讲中国历史就有几千个版本;三是市场肉眼可见地萎缩——年轻人不生孩子了。
需求减少后,供给其实也减少了,可能家长朋友在各大平台转了一圈,发现大多数还是2019年前的老内容,有些不满意,想找些“行进式、互动性”的,不是停留在儿歌集锦,英语“磨耳朵”上——那确实不算多。但如果要求低一些,我前面提到的几个平台都足够。
另外有一个鬼主意: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并且家长的关系比较好,可以鼓励他们自己成立一个“读书角”,自己录音频做“内部播客”,今天我讲给你,明天你讲给我,说不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封面图来自灰鸽叔叔宠物群猫:虎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