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泉州发布
在中心市区刺桐路的地下,一条至关重要的“血脉”正在加速贯通。2024年8月启动的刺桐路污水干管建设工程(宝洲片区一期)备受瞩目,目前正冲刺收尾阶段。(此前报道:刺桐路围挡正有序拆除中!主线工程预计7月份完工)今年5月份,刺桐路围挡开始有序拆除中,施工方原本预计在本月,刺桐路主线两侧的工程施工就能全部完成。不过,市民途经现场看到,目前刺桐南路泉秀街至宝洲街段并未有拆除围挡的迹象。对此,记者采访施工方了解到,受地形、天气等多因素影响,收尾段的施工工期将有一个多月的延长。
刺桐路围挡施工现场。(陈小阳 张晓明 摄)多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昨日上午,记者驾车从刺桐南路与宝洲街交叉路口往北行驶,一直到津淮街路口,刺桐路南段两侧都有长段的施工围挡。不过,在靠近津淮街路口的围挡,已经有工人在拆除作业。而从津淮街至东湖街的几段施工围挡在此前已经拆除完毕。
“刺桐路污水管道工程分为五个工段同时施工,前期已拆除津淮街至东湖街的三个工段。而津淮街至泉秀街已经攻坚完成了顶管施工,正在进行两侧支管施工,将陆续拆除该段的施工围挡。”据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赖汉锋介绍,宝洲街至津淮街段作为当前攻坚重点,正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地推进该段工程。目前,顶管施工已经推进到泉秀街路口,由于宝洲街至泉秀街段的地下地形和管线复杂,以及近期季节性气候等多因素对施工进度带来了影响,整体施工工期预计有一个多月的延长,力争在8月底完成顶管施工。
据悉,因主干道车流量大,刺桐路污水提质增效项目采取单点的顶管作业,分批次进行车道围挡。自去年施工以来,刺桐路两侧内侧因为有两车道被围挡,原本双向四车道的路面剩两个车道通行,对现场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记者看到,随着津淮街至东湖街路段的围挡拆除,道路恢复了4车道,交通通畅了不少。
雨污水分流焕新在望
据了解,刺桐路现存管道大多管龄在20年以上,雨污水错混接严重、管况复杂,存在较多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及河水倒灌问题,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污水排放及环境质量要求。现新建刺桐东、西路污水干管,重塑污水管道,新建直径1米至1.6米的大口径污水管道,总长6.6公里以上,专门收集刺桐路两侧污水,实现雨污分流,服务周边约22平方公里,并对刺桐路现有主要缺陷污水管进行修复,满足建设期间周边区域生活污水的纳管收集处理需求。
据泉州水务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刺桐路污水提质增效项目为宝洲片区一期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刺桐路等12条道路管网工程)内容之一。该工程建设地点为丰泽区,东至宝珊花园,南至丰海路—江滨北路,西至温陵南路—东环城河(包含),北至文武路,服务范围约14.51平方公里。而刺桐路污水干管建设工程是优化宝洲片区排水系统的关键一步,是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污水治理提质增效部署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让“看不见”的地下工程,真正转化为市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福祉和宜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