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国证券报和中泰证券联合主办的“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暨中泰证券尚元杯第四届私募优选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在以“谋变局、开新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泰证券金融产品部副总经理王东强、上海和谐汇一资管董事长林鹏、上海启林投资创始合伙人兼投资总监王鸿勇、中泰资管副总经理姜诚、万家基金首席量化投资官乔亮、中泰期货研究所所长任鑫磊、北银理财多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林彦博,围绕破除信息壁垒以精准匹配投资者需求、拥抱人工智能(AI)技术革命重塑量化投资范式、以创新路径破局低利率环境挑战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构建适配性服务新生态
“资产管理行业的‘初心’在于助力持有人分享宏观经济增长的成果。”姜诚表示,当前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核心症结并非优质产品稀缺,而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如将观察周期适度拉长,可以发现多数资产管理人业绩表现可圈可点。若以战胜市场为衡量标准,约三分之二的管理人能够取得超额收益。”姜诚表示,市场上没有所谓的“最佳”产品,只有“最适配”特定投资者的产品。实现产品与投资者的精准匹配,关键挑战便是克服信息壁垒。
中泰资管的破局之道在于构建系统化、持续性的真实信息输出机制,通过反复阐述自身观点与框架,既能影响外界认知,也是对内部投资实践的同步审视与记录,最终通过消弭信息鸿沟达成“适配产品匹配适配用户”的理想状态。
任鑫磊将适配性理念延伸到企业服务领域,提出期货公司应当超越工具提供者角色,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任鑫磊表示,期货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协助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预期、可管理的风险敞口,从而为其稳健开拓海外市场保驾护航。
针对金融机构客户,任鑫磊介绍,中泰期货打造了行业领先的交易柜台系统,为公募机构提供两地三中心的异构柜台。冗余系统保障交易稳定性,为私募及其他机构客户提供交易所最优托管机房接入、主流交易柜台及行情服务。其策略研究服务平台聚焦截面量化CTA、时序量化CTA及量化期权三大领域,显著缩短机构客户的策略回测与迭代周期,赋能机构客户策略池与因子池持续扩容。
拥抱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正深刻重塑量化投资逻辑。乔亮系统阐述了AI赋能的三大维度变革:在数据维度,AI使得以往难以应用的文本、图像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在投资中成为可能,并深度挖掘传统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在模型构建维度,深度学习等非线性模型框架突破传统多因子线性框架局限,可以更有效地融合不同跨度、时间维度和层面的因子或信息源,带来模型性能的重大改进;在研究生产力维度,AI编程工具极大提高了量化研究员的开发效率。
“但AI投资时代的胜负手仍在于人”。乔亮说,未来将是“善用AI者超越不善用AI者”的时代,数据、模型、算力本质仍是工具,而人可以驾驭工具。应用AI模型技术门槛虽不高,但实际效果差异巨大。当前尚未出现“全知全能”的通用人工智能。
王鸿勇则从行业本质出发,断言量化私募实为技术驱动型公司,而非纯粹的资产管理公司。当前正处于“数据+AI”驱动技术革命的起点,海外一线对冲基金与国内头部量化机构在AI等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上都持续发力,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王鸿勇认为,当前技术进步催生了四大行业趋势:一是顶级人才争夺白热化,量化机构的研究和AI模型高度依赖顶尖人才密度;二是高效协作团队成为新护城河,组织管理、高效协作与人才梯队建设决定长期竞争力;三是底层基础设施战略价值凸显,稳健的投研平台与扎实的IT基建是支撑创新的根基;四是成长型机构需采取差异化突破策略,在细分赛道更快应用新技术建立局部优势。“无法拥抱技术变革的量化机构将面临长期竞争力缺失的风险。”王鸿勇说。
帮助投资者穿越低利率周期
低利率环境给资管行业带来严峻挑战,但这恰恰是检验资管机构专业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契机。林彦博提出,理财公司可通过重构收益来源、服务模式、信评体系三个方面,帮助投资者穿越低利率市场周期。
从收益重构维度,理财公司应突破传统的固收依赖,深耕基础设施REITs等稳定现金流资产;捕捉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通过量化指增、券商浮动收益凭证、FOF等工具化产品获取超额收益;开拓跨境投资渠道配置海外高息资产。
从服务重构维度,林彦博提出“三分”定制化服务体系:按人生阶段(求学-成家-养老)“分阶段”设计方案;按特定目标“分场景”定制规划;依托基础、进阶、高端三级投顾体系“分层次”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从风控重构维度,林彦博以北银理财为例介绍说,公司持续升级智能信用评估体系,打造机器学习驱动的智能预警平台,创新研发风险传导追踪模型,推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真正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事前预防”的范式跃迁。
林鹏认为,在资产配置方面,未来3至5年的周期内,无论是人民币、债券还是房地产都具备潜力,但他更看好权益类资产。基于中美经济周期错位分析,林鹏认为,美国面临通胀压力和经济软着陆挑战,还面临人才政策收紧制约,而中国经济趋稳,未来向上弹性空间更大。具体到投资布局,林鹏特别看好中国权益资产的估值洼地效应——当前中国权益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更具性价比。同时,在AI、创新药、消费及先进制造领域,中国正涌现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广阔。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资管机构圆桌论道:穿透信息壁垒 破局低利率周期)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