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贾润梅 曹吉根)7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打造知识产权强省有关情况。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介绍,目前,浙江省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增长到15.4万家。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有效发明专利增长到45.1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增长到491.6万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近3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达150%。
浙江省盘活专利富矿,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唤醒8777件高校和科研机构“沉睡”专利。浙江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57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2.2万件,实现运用金额近77亿元。2024年,浙江省专利、商标质押授信金额达5197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位。
浙江省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21家,24.6%的发明专利享受快速预审服务,平均获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以内。浙江省将专利行政执法权下放至县级,实行专利纠纷裁决“简案快办”,办案周期压减50%以上。持续开展系列执法行动,2024年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7256件。探索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三合一”司法审判机制日臻完善,案件审限内结案率提高至99.36%。实现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保险全覆盖。建成9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19家海外工作站,去年实现重点案件应对指导100%,为企业挽回损失超4亿元。
“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据谢小云介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份种植530多万公顷,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多元。推出14项知识产权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举措,认定“非遗工坊”1500多家。
谢小云表示,浙江省构建需求直达部门、服务直达企业的“双向直达”工作机制,该局每年联合省商务厅、省工商联召开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亲清直通政企恳谈会。通过该机制,今年以来,第一时间收集掌握并协助解决商标抢注、专利侵权、出口风险排查等问题120余个。积极争取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向民营企业倾斜调配专利预审资源,专利预审领域全面覆盖浙江省“315”科创体系和“415X”产业集群。
浙江省还重视做好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在全省推行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创新推出“独任审理”“先行比对”“径行裁决”等便利当事人的举措,办案周期大幅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