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长沙晚报
2025-07-31 06:46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七月的长沙,潮涌湘江,群贤毕至。30日,“智汇潇湘 才聚星城——2025年世界名校博士长沙行”对接洽谈专场活动在三一集团火热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知名高校的博士齐聚星城,他们带着前沿的学术理念与创新思维,与一批重点企业面对面对接洽谈,共话产业图景,共绘创新蓝图。
当前,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急需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兼具全球化视野、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的博士人才,更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湖南积极融入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长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场对接 名校博士的“长沙选择”
“政策很友好,力度很大,还有极具烟火气这个加分项!”“山水洲城的环境优美,很宜居”……采访中,不少博士向记者称赞长沙的引才政策、创新创业环境,并表示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沙。
“当前,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向前,新的动能正在加速孕育。家乡的人才政策与创新生态是我们回来的最大底气。回归创新创业热土,传承湖湘创新基因,我期待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喻博士怀着满满的家乡情结返湘,目前已与湖南师范大学达成了入职协议。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唐同学是长沙人,今年6月刚刚入职希迪智驾。她告诉记者,12年的海外求学时光结束后,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回到家乡。“不只是因为家乡有天然的情感共鸣,也因为在长沙,科技的逻辑和产业的逻辑不是平行线,而是融合共振的‘黄金曲线’。”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叶博士是江苏人,他列举着此行了解的“长沙优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政策友好、生态环境宜居、经济发展稳健……“对我来说,这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非常适合我所学课题未来的产业化落地。”
“我是第一次来长沙,这次体验感还挺好的。”同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李博士也提到,他是山东人,一直对长沙颇为向往。两天时间里,他一路走一路看,惊喜地发现长沙的学术氛围浓厚、科教资源丰富,和他的就业意向很契合。“这是一个能让我充分施展才华的城市,今后也希望能到高校就职,用我所能培养教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长沙是我的家乡,也一直是我今后求职的首选地。”前来参加活动的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姜同学来自宁乡市,她笑道:“长沙的传统产业枝繁叶茂,新兴产业也在茁壮成长,还连续17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这里不仅有最美的人间烟火,更有让双肩包装满梦想的无限可能。返校后,我要向同学和师弟师妹们热情地推荐长沙。”
一座城市 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愿意来到长沙、留在长沙,首先看的是城市的诚意。事实上,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长沙,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求人才,“政策礼包”自然也颇有分量。
近年来,长沙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示范标杆”,全力营造“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生态。从“长沙人才政策22条”“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到今年推出三个人才政策十条,长沙通过一揽子“含金又含情”的扶持政策,与青年人才展开一场热烈的双向奔赴。
“长沙非常重视人才,这里的服务能给人归属感,有种家的温暖。”三一硅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嘉博士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选择长沙打拼的心路历程。他说,是长沙的诚意,让他放下顾虑,选择扎根。“长沙的人才部门不只是‘招我来’,还帮我‘走下去’。”他感慨,从人才补贴到家庭关怀,几乎无缝衔接,贴心到家。
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多家知名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谢伟,如今有了多重身份:湖南长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沙和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他在讲述中坦言,依托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完备的科研平台,加上良好的科研环境加持,选择在长沙奋斗他感到很安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长沙赢得了人才用脚投下的“信任票”。从政策兑现到创新氛围,从空间承载到情感归属,长沙正努力将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最大增量”。在这片孕育“金种子”的沃土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正因更多青年人才的到来而精准嵌合,释放出更为澎湃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