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
创始人
2025-07-31 06:51:04
0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钱穆与同时代学人》/陆阳/九州出版社/2025年3月

□张勇

陆阳的《钱穆与同时代学人》紧紧扣住学术研究这一主脉,通过与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之26位学人的交往与切磋,甚至抵牾和矛盾,既争鸣又包容,既纷争又融合,江河入海般的近现代中国学术演进史形象化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最终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学术生态图谱,呈现出20世纪中国学术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期的时代风貌,是一部非常独特之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通儒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

作者长期致力于无锡本土人文、历史、风俗与文化的研究,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无锡国专》《杨家旧事》《唐文治年谱》《胡氏三杰》《薛明剑传》《无锡顾氏》《东林书院》到《激荡岁月》《汽笛声中:荣家工人生活研究》《中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长三角批判》《品城:对中国城市的批判》《太湖》《经世济民: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研究》等等,这些书籍大部分我都拜读过,有些书籍甚至还做过评述,发表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其一以贯之的学术精神仍然是“左手写史,右手著文”,据公开报道,陆阳个人藏书超万册,研究资料详实而权威,加之聚焦无锡工商名城、地方史和名人传记,形成独有的风格、品貌,我谓之“无锡学”,皇皇巨著30余部800多万字,从此意义上称其为“无锡文化的挖掘机”一点也不为过。

本书区别于枯燥、晦涩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论文,极具史料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做到了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二十五个章节,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贯通,这种文脉的贯通与作者之史才、史学、史识乃至史德息息相关。该书接续了传统学术之研究方法,特别是清一代之朴学传统、乾嘉学派之精髓,研究方法既着眼于“史料”,又不局限于史料,某种程度上又融合了形象生动的杂糅化笔法,增添了该书的丰盈饱满之内核。

章学诚正是对刘知几、郑樵、曾巩等人的史学成就之分析基础之上,概括出来:“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可以说,章氏的史学观点,正是发展了刘知几等人史学思想而形成的比较完整的史学体系。不管是“印象派”还是“史料派”,也不论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还是陈寅恪更简洁概括为“取地下之实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的三重证据法,如何公认为一种高度科学的学术正流,这都需要作者真正的史学之“才、学、识、德”。

学术需要累积,钱穆与近现代学术史上各自都有独特建树的26位卓越学人共同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奠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一点无须讳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钱穆为点,以26位学术研究大家为线,构成了本书极为巧妙的辐辏结构,这让人联想到史记的体例和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最终形成独特的学术体系。

《文化人类学》的作者马文·哈里斯认为濡化现象是现代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在中西学术研究的大背景下,濡化现象尤为明显。一种说法,认为文化濡化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经学,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隋唐佛学,再到宋明理学,乃至清一代之乾嘉学派、朴学,“义理、考据、辞章”,依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之轨迹,这样的学术文化传统,隐藏着一种断裂的历史观,例如魏晋玄学因反对汉代经学而生、宋明理学因反抗隋唐佛学而生、清代朴学则是反对宋明理学而生,这种断裂的历史观也预示着儒学传统的断裂,魏晋、隋唐这两个时期,儒学衰微或者是说进入非儒学、反儒学时代,中国本位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强弱更替,文化的濡化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陆阳的《钱穆与同时代学人》具有跨越时空的研究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财务管理部最新或2023(历届...  财务管理部最新或2023(历届)工作总结   最新或2023(历届)是公司有史以来在建船舶最多、交...
学生党员个人总结 学生党员个人... 一、坚持学习,以德为本,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   1.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干部,我深知党员的道德素质...
最新大学生团员个人小结 团员年... 尊敬的团支部:   一年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学年的学习和工作,作为一名团员,在各级领导和同学们...
最新或2023(历届)党员年终...  一年来,本人在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信念,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
最新或2023(历届)教师新党...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XX学年度的第二学期已经过半。根据校党支部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