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李倩倩) “雨污分流工程能解决积水问题吗?”“口袋公园要留一块孩子玩的地方!”在海州区浦西街道,人大代表带着“民情记录本”,把群众的呼声变成履职方向。
沈圩社区的雨污分流工程曾是块“硬骨头”。施工中,挖断缆线、出行不便等抱怨声不断,居民与施工方的分歧拖慢了进度。得知情况,海州区人大代表薛山带着网格员逐户走访,多次现场调研后协商出解决方案,最终达成共识,让改造工程重拾民心。金凤小区的“边角地”变身口袋公园,藏着区人大代表王月倚的故事。她在走访时居民反映环境绿化率较低,缺少休憩场所,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强烈。“要多栽花草”“得有凳子歇脚”“给孩子们留个玩乐设施”……一条条带着生活温度的建议,化作口袋公园的改造蓝图。如今居民出门见绿,老人和孩子也有了休闲去处。在浦西街道,代表们用脚底板调研,让“民生清单”上的诉求,一步步变成群众手里的“幸福账单”。
上一篇: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