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原版戏剧切片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不少消费者兴冲冲买票到现场观看,却只看到简陋的舞台、浮夸的表演,这才发现货不对版,原来自己买到了“山寨”票,大呼“被诈骗”。
“李鬼”们用各种手段获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靠抄袭和低质量复制赚得盆满钵满。经营压力大的剧场排期不满、需要揽客,于是为山寨剧组“唱戏”“搭台”。短视频平台与票务平台囿于真伪验证能力,往往“不诉不纠”,让“李鬼”风头盖过“李逵”。有关部门必须化事后追责为事前预防,严惩“李鬼”行径,别让山寨戏剧伤透原创者和观众的心!苏群超/文 曹一/图
上一篇:尼山脚下“暖心落脚点”火出圈
下一篇:东方嘉木 跨越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