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扫码入企’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为企业减负的大门。不仅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还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中。” 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新疆)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总监兼厂务安全负责人丁国虎感慨不已。 据了解,自今年3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强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探索数字赋能,注重科技信息化监管应用,通过“扫码入企”“综合查一次”“非接触、非现场”综合行政执法等载体,积极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流程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新疆)有限公司,在厂区大门口显眼位置,由经开区(头屯河区)行政执法监督协调局制作的“扫码入企”红色“检查码”格外醒目。 经开区(头屯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嵩山街监管所所长波拉提汗·苏里坦和同事张敬羽,按照工作流程,使用手机中的智能监管程序,扫码后亮明执法证件进入该企业,针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检查事项开展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结束后,两名执法人员再次扫码,在手机平台中的“总结反馈”栏填写“证照齐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特种设备档案逐步进行完善,要求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的内容后离开企业。整个检查过程只有半小时,快捷高效。 据经开区(头屯河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乌鲁木齐市已在该区试点推行“扫码入企”智能监管模式,依托“经开区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开发了“行政执法”子平台,集成行政执法检查基础信息登记、结果反馈、进度查询及企业评价等功能,不仅助力司法行政机关实现精准监管,还通过企业主动参与监督,推动行政执法检查全程透明化。目前,该区首批1465家企业已经启用“检查码”,并将在全区所有企业推行。 据统计,这一模式运行以来,经开区(头屯河区)行政执法部门入企执法检查频次同比下降近50%。
智慧监管减轻企业负担
频繁检查、多头执法、随意监管……今年以来,在试点推行“扫码入企”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这些困扰企业的难题正被一个小小的“检查码”破解。数字赋能执法监督,使涉企检查“阳光运行”。 “扫码检查全程透明,企业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童刚平表示。 昌吉州司法局局长李广介绍说,昌吉州今年开发实施“扫码入企”智慧监管模式,通过“庭州执法监督码”智能平台,实现检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平台已设立123个执法监测点,企业可通过扫码直接反映问题。自今年2月开展试点以来,“扫码入企”智慧监管模式在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取得显著成效。“扫码入企”模式以执法人员“综合查一次”,统筹“执法+巡查+服务”等入企行为,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服务到位”。据统计,目前,昌吉州检查事项已从之前的122项,整合为25项“综合查一次”项目。 新疆泰胜医用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飞扬告诉记者,作为昌吉州、呼图壁县行政执法监测点,去年,该公司接受各类执法检查22次。今年,根据年初“扫码入企”端推送的检查计划,公司全年接受综合行政执法检查次数只有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 呼图壁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智介绍说,实施跨部门“综合查一次”综合监管以来,企业运营负担明显减轻。通过向企业公布检查计划、检查事项、检查时间等,让企业由以往的被动迎检变成主动自查,监管效能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全县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量大幅下降,各监管部门行政执法检查次数同比下降66.5%。
倒逼执法人员规范执法
据介绍,以往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随意、标准不统一、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既增加企业负担,也影响执法公信力。“扫码入企”不仅减轻企业负担,也为执法人员带来诸多便利,有助于提升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 “以前各部门来检查,频率高、标准不一,我们得反复迎检。实行‘扫码入企’后,执法如同‘现场直播’,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监管更加透明,执法效率提升,也避免了执法人员情绪化执法、随意性执法,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企业感到舒心安心。”陈飞扬说。 波拉提汗·苏里坦认为:“过去执法过程不透明,现在扫码即可查看检查情况、过程留痕,执法人员想不规范都不可能,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精准监管和服务企业中。” 新疆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法务总监刘斌介绍说,针对该公司反映的企业注册商标多次遭遇侵权、厂区周边道路大型车辆限行影响产品运输等两大难题,经开区(头屯河区)司法局积极响应,一方面组织律师等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服务,指导企业对侵权主体依法提起诉讼,成功挽回经济损失208万元;另一方面,牵头组织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在保障道路安全的前提下,制定限时错峰通行方案,帮助企业规避行车处罚风险,每年降低运营成本110余万元。
“非接触非现场”提升效率
记者在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园区指挥中心大厅看到,十余个工位上,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指挥调度或录入相关数据,大厅前方的大屏幕上,实时视频画面和相关数据不断跳动变化。 “现在看到的是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住建、消防等领域应用‘无人机飞防系统’建成的‘四维全系管控平台’……”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监局工作人员李星介绍指挥中心工作模式时说。 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郭宏正说,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昌吉国家高新区被授予州、市相关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管委会属于法规授权的执法主体。 据介绍,昌吉国家高新区部署了10套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实现空域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巡控,5分钟快速响应与预警,“空中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李星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的一次日常巡查中,全自主无人机识别到园区一家企业进行吊装作业时,吊装物下方有人员活动。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自动拍摄取证并出具巡检报告,指挥中心将巡检结果反馈昌吉国家高新区安监局。昌吉国家高新区安监局立即安排执法人员现场核实,经查证属实后依法开出新疆首张安全生产“空中罚单”。 据了解,该智能园区指挥中心“四维全系管控平台”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证据共享、全程留痕等“非接触非现场”执法,大幅提升了执法规范性和效率。今后,新疆将持续深化“扫码入企”等创新机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切实消除企业顾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新疆蓬勃发展。
上一篇:法治力量与民俗智慧同频共振
下一篇:以高压态势向“老赖”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