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星
7月30日,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严格公正司法 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记者注意到,金融案件常跟当事人的重大财产利益联系在一起,看似简单的案件背后有多层法律关系。如何才能高质高效处理好金融案件?
在见面会现场,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深耕专业是关键。
丁宇翔表示,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非常快,司法审判应该与行业的发展节奏保持同步。在一起证券欺诈纠纷案件中,他们协同专业机构推动研发了一个全新的证券投资损失核算模型,用专业打破信息差,让这起案件的260多个投资者服判息诉。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摄丁宇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坚守初心是根本立场。金融案件关乎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每一份判决可能都连着民生冷暖,司法的智慧和温度应该体现在对人民群众一次次的释法说理中、帮困难企业挺过难关的一份份和解方案中。
其次,深耕专业是关键。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非常快,新的模式、产品层出不穷,司法审判应该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最后,抓住细节是关键方法。金融案件的复杂性往往体现在合同的某一个条款、产品说明书的某一段表述里,审理这类案件就像拆解一台精密仪器,必须层层剖析,认真核查。
为此,他们推行了“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就是把大量证券欺诈案件的事实细节进行梳理总结,最后形成十大类107个细节要素,让每一层法律关系都清晰可见。细节越扎实,裁判就越精准,公正和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记者注意到,从2006年参加法院工作以来,丁宇翔先后审理了2500余起民商事案件,包括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新证券法实施后首例银行间债券虚假陈述案,迄今为止国内登记权利人数量最多的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案。
丁宇翔表示,目前,金融审判的难点主要是案件的群体性特征日益显现,这类案件程序比较复杂,如果让当事人都来法院参加诉讼,时间和金钱成本会非常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探索推行了“双轨双平台”群体性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就是“选出代表集中表达诉求、参加诉讼”“先行审理典型案件给出示范判决”两条腿走路,实现高效化解纠纷、维护权益、规范诉讼等多重目标。
在互联网审判方面,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沙丽表示,面对奔涌向前的数字浪潮,他们的工作主要面临两大难点:一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复杂技术、模型的不断应用,案件的高度专业化、复合化以及利益平衡的复杂性不断升级。二是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很多互联网前沿领域纠纷在法律适用上没有先例可循。这些都对法官的审判智慧提出了极大挑战。
比如,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网络虚假信息问题,在全国首例操纵“网络水军”民事公益诉讼案中,通过反复研究流量造假和干预信息呈现的行为方式及技术背景,首次明确行为人以盈利为目的、操纵“网络水军”进行“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删贴”等活动,应当被认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以严格司法鲜明导向强化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
在知识产权审判方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级法官徐弘韬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速度。在一起网络游戏商业秘密案件中,原告企业研发的网络游戏平均更新周期只有42天。当他们投入高额成本开发的新版本游戏还没有正式上线的时候,就发现其中涉及的新技能、新角色等关键游戏元素已经在网上被公开了。
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可能这一版新游戏的开发投入就打了水漂。原告企业非常急切地寻求司法保护。“我们也在充分研究案情的基础上,及时作出行为禁令,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泄密行为,保障了新版本游戏顺利上线运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1030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