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能革新)
导语
大家好,这里是智能制造之眼。专注分享智能制造相关的内容。
一周之内,两笔重磅交易震动了德国电力行业。
7月22日,瑞士ABB拿下德国最大配电运营商E.ON的无SF6开关设备订单;6天后,日本日立能源又与E.ON签署了价值7亿美元的变压器供应协议。
这两笔交易覆盖了E.ON运营的80万公里电网中约60%的配电网络,以及未来十年内29000台变压器的更新需求。
然而,在这场德国电网现代化的盛宴中,人们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缺席者——德国本土电气巨头西门子。
这家在慕尼黑扎根178年的老牌企业,为何在自己的老家败给了外来竞争对手?
技术路线的分水岭
ABB此次胜出的关键在于其前瞻性的技术布局。
面对欧盟2026年开始实施的含氟气体禁令,ABB早早推出了SafeRing和SafePlus Air系列产品,用干燥空气替代传统的SF6温室气体。
这项技术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还能与现有设备无缝对接,让E.ON在升级改造时无需大动干戈。
ABB的调研显示,大多数欧洲电气设备决策者仍处于无SF6技术转换的初期阶段,而ABB已经抢占了先机。
相比之下,西门子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布局显然慢了半拍,错失了在法规变化前抢占市场的黄金窗口期。
本土化策略的较量
日立能源的成功则展现了另一种竞争策略——深度本土化。
这家日本公司在德国设立了8个生产基地,雇佣了2000名本地员工,其中巴特霍内夫、布里隆和罗伊海姆的制造中心直接服务德国市场。
更重要的是,日立能源正在执行90亿美元的全球产能扩张计划,专门应对当前全球变压器严重短缺的局面。
在高压技术领域,日立能源已经做到了全球每4台高压开关设备中就有1台出自该公司。
这种规模优势和本土化深度,让它在与德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中反而占据了上风。
从慕尼黑到全世界,西门子曾经是德国工业的骄傲。
但在这场E.ON的订单争夺战中,技术创新的滞后和市场反应的迟缓让这家百年老店付出了代价。
当外来的ABB和日立能源在德国土地上攻城略地时,西门子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定位。
毕竟,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主场优势,只有不断进化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