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绿色金融正成为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持续深耕绿色保险产品创新、服务拓展,奋力写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通过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服务、优化绿色产业资产配置,正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进程,逐渐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政策持续加码构建坚实制度保障
上半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为保险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指明了方向。
1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完善绿色保险体系、丰富保险产品服务、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5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开发与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地相关部门因地制宜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工作方案。
比如,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多部门接连发布了《绿色金融服务美丽广东建设专项行动方案》《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广东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提出要以高质量绿色金融,推动美丽广东建设和高水平生态保护。其中,保险领域要进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推动涉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发展绿色直接融资服务,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战略指导到微观操作规范,一个层次分明、相互协同的政策体系,为绿色保险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产品功能丰富满足多元市场需求
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上半年,保险机构加大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力度,覆盖领域持续拓宽,产品功能日益丰富。
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面临着火灾爆炸、设备故障、性能衰减等诸多风险。
今年5月份,人保财险为云南省“十四五”新能源规划重点项目——永仁致信新能源有限公司独立储能示范项目,签发了楚雄州首单“财产一切险(储能行业专用)及机器损坏保险(储能行业专用)”保单。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减量服务,永仁致信可以实现“预防—处置—复盘”的闭环管理,为项目筑牢了风险防线。
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光伏项目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天气变化、设备故障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发电量损失,影响项目收益及碳减排成果。
在此背景下,6月份,湖北省首单应用于农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碳普惠损失保险”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东风社区正式落地。本次投保的东风社区豫迁村分布式光伏项目光伏总装机容量1.25兆瓦,每年发电量约125万度,碳减排量约900吨。豫迁村村委会可以通过将这笔碳减排量卖给湖北碳市场的控排企业获得相关的降碳收益,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实际发电量与标准发电量有差距时,中国太保产险可以赔付因发电量减少导致的碳收益损失。
协同创新深化应对极端天气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严重灾害事件直接造成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变大,对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
正因如此,保险机构在战略层面给予气候变化越来越高的重视。多家险企在近期发布的ESG报告中表示,将气候变化纳入战略管理框架,深化对气候政策和市场趋势的研究,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公司经营管理实践中着力推进。
来自需求端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今年4月份,《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构建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到研发气象指数保险和期货衍生品。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天气指数保险已逐步从种植业粮食作物扩展到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对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上百款天气指数保险,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比如,6月份,平安产险灵山支公司推出的“荔枝天气指数保险”正式落地,灵山县2047亩荔枝获得了超过614万元的风险保障。据悉,基于科学化、精准化的气象数据,一旦触发保险合同约定的气象指标,农户即可快速获得理赔。
保险领域与气象领域的协同创新正不断深化。据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介绍,目前已有28个省份的气象部门和5家国家级业务单位与20家保险企业开展了200多项服务合作,涉及巨灾、农业、气象指数等险种。
持续注入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除了提供风险保障,保险资金与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高度契合。从投资实践来看,我国大型保险机构对绿色低碳产业、能源转型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普惠类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5月30日正式并网的贡玛储能电站就有国寿资产的身影。自2019年起,国寿资产以90亿元股权投资为杠杆,助力青海黄河公司绿色发展。青海黄河公司投建的共和光伏产业园、贡玛储能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都是国寿资产践行国家“两山”理念,助力国家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国寿资产绿色投资规模超4500亿元。
中国太平近日召开的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绿色保险保费增长17.4%,绿色领域存量投资规模为583.6亿元。
上半年,保险业加大绿色保险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对于接下来绿色保险工作的开展,业内人士建议,保险机构应加大对风险评估技术和模型研发的投入,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多源数据,建立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加大绿色保险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企业和消费者普及绿色保险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保险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在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来源:金融时报
新媒体编辑:马文慧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Hehson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Hehson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