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林凌 徐浩煊
“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境内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2个国家5A级景区,3个天府旅游名县。”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仪陇县委宣传部供图7月30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上,南充市副市长文勇亮出这组数字,透露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南充底气”。
底气的背后,是激发全域旅游活力、提升国内外知名度的责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扛起省委赋予的重大使命、把握发展机遇,南充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盘家底:
IP不单一、不唯一,深耕“四大”文旅核心品牌
“来南充阆中,过正宗‘中国年’。”去年底,春节申遗成功,燃起全球过年热情。
“阆中古城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巴郡阆中人落下闳编写《太初历》,让春节有了‘中国时间’,阆中因此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发布会上,文勇亮出南充的第一张品牌——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
航拍阆中古城。四川在线记者 华小峰 摄悉数文旅资源,这已不是南充第一次在海内外“出圈”。作为“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本土企业六合丝厂,是全世界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
一个多月后,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将在南部县的升钟湖畔开赛。以鱼会友、以赛为媒,赛事开办以来,累计吸引全球50余国的近3万名选手参与。
第十三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比赛现场。南部县委宣传部供图在仪陇县,30余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个红色研学基地、260余门红色主题课程,每年吸引着100余万名游客前来观光。
“加上刚才提到的阆中,我们凝练出四个文旅核心品牌。”文勇介绍,南充还要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
文化赓续是基础、品牌建设是内容、传播出新是手段。IP不单一、不唯一的南充如何“底气”化为“实力”?发布会上,南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卫颖“官宣”,南充市城市形象宣传中心已于近日成立。
“中心将统筹用好南充籍名人、网络达人以及在南留学的学生们等,培育孵化‘南充文旅推介官’。”刘卫颖介绍,依托高校、文化企业等多元主体,南充还计划重点发展以微短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培育一批优质团队、推出一批爆款的单品,提升城市“曝光度”。
理思路:
项目驱动挖内涵,千年古城释放新动能
作为享誉全球的旅游目的地,千年古城南充如何展露新气象?依托文旅项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让单一观光向多元化、体验化方向发展,成解题密码。
“以阆中为例,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阆中市市长唐硕表示,本着整合资源、对标满足刚性需求的原则,度假区共规划重点项目32个,其中提升项目20个。建设完成后,度假区与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两大文旅品牌空间联动、产品互补,形成双核驱动发展格局。
在仪陇县,县属文旅企业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正牵头打造红色研学旅行的标杆品牌。“在30余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个红色研学基地、260余门红色主题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加紧策划‘红色+’旅游产品,都将尽快与公众见面。”发布会上,公司副董事长廖赟表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公司正创新“红色资源+研学场景+多元业态”模式,设计的“红色+古蜀文化”研学产品,有望在今年上线。
“今年冬天,来南充看大木偶,让全球见证木偶变脸绝技的巴蜀神韵。”发布会上,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向记者带来一则好消息——“第四届国际木偶艺术周”将于12月在南充启幕。唐国良介绍,依托非遗资源和四大国有院团优势,南充打造的多个沉浸式演艺项目已陆续成形,将为游客呈现一场不一样的文旅视听盛宴。
亮相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川北大木偶。川观新闻资料图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南充已累计实施省级重点文旅项目83个,年均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2位。“建设六合丝绸博览园、办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建设国省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一个个文旅项目瞄准四大文旅品牌,将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