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发表研报表示,全球银行业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展现出强劲的投资潜力,尤其是欧洲、英国、日本和巴西等地区的银行股备受青睐。该行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银行业仍具备多重支撑因素,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宏观环境与估值优势
以Andrew Garthwaite为首的瑞银策略师团队认为,银行业目前具备多重优势。
首先是宏观层面将带来显著支撑:银行可作为应对民粹主义抬头的对冲工具,民粹主义往往带来更少的移民、更多的本土制造、财政宽松、更高的最低工资和保护主义等,这会推动债券收益率上升、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对银行有利;对于非美国银行而言,强势货币能使其成为赢家;欧洲的贷款增长正在加速,意大利和德国的企业贷款增长大幅上升,在欧洲抵押贷款方面,有37%的银行报告贷款需求增强,且欧洲家庭和企业杠杆率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当前银行股的市盈率相对市场正常水平存在约10%的折扣,但瑞银认为其估值应得到重估,主要原因包括:如今银行贷款风险低得多,以瑞典为例,在经济衰退期间,不良贷款展现出异常的韧性;非宏观层面的不利因素已减弱,银行整体无需去杠杆,诉讼和罚款减少,行业颠覆威胁降低,特殊税收风险也有所减少;银行业正处于整合阶段,欧洲出现了十多年来首批大规模跨境收购,美国、英国等市场的银行业整合也在推进;银行股正成为“新的必需消费品”,欧洲银行2025年预期总收益率(包括回购)达8.3%,美国为7.2%(股息2.2%+回购5%),是所有行业中总收益率和股息结合最佳的板块。
战术性因素利好
从战术角度看,银行股也具备吸引力。一是银行股未被过度持有,拥挤度排名第九,并不突出。二是盈利势头强劲,在欧洲盈利修正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五。三是从全球范围看,银行业的PMI新订单和价格组合表现强劲。
重点关注的银行类型
瑞银指出,以下几类银行值得关注:一是欧洲、英国、日本、巴西市场的银行;二是零售银行,相比公司贷款,零售贷款受脱媒影响较小,且家庭贷款增长更强劲,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技术可能为零售银行带来更多成本削减空间;三是廉价的间接新兴市场银行股,如渣打银行(02888)和桑坦德银行(SAN.US)。
警惕潜在风险
尽管前景乐观,瑞银也提醒投资者注意以下风险。1)信贷利差,历史上信贷利差上升时银行业表现往往不佳,但瑞典2022-2023年的经验显示,由于银行未进行高风险放贷,信贷利差小幅上升并未导致冲销增加,这一传统关系已被打破。2)稳定币的威胁,尽管目前稳定币规模相对较小(约2400亿美元,而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达7万亿美元),但相关监管仍在推进,其可能分流银行存款并影响支付系统利润。3)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美国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自2000年以来增长远超传统贷款,目前达1.2万亿美元,占美国银行股本的30%左右,不过,瑞银认为由于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较好,风险相对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