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杨喆
近日,“体检十年正常却突患肾癌”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今年7月中旬,北京的执业律师张晓玲在网络平台爆料称,自己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从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她认为,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体检”。
7月30日,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进一步回应这一热点事件。爱康国宾相关负责人称,张女士的投诉是罔顾事实的造谣,爱康国宾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
同日,张晓玲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爱康国宾并未就自己在此前发送的律师函中提出的“披露与本人体检有关的数据和资料”的诉求作进一步回应。既然现在爱康国宾选择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她反而期待能在法庭上看到爱康国宾出示相关证据进行质证。
大病筛查能指望常规体检吗?
爱康国宾相关负责人在媒体说明会上介绍了张女士在爱康近十年体检的经过,该负责人称张女士十年来一直享受的是北京市律师协会提供的福利体检基础套餐。除2017年外,张女士没有自费购买任何特色/升级项目。
发布会现场,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提到,体检不等于看病诊断,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受检者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后续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诊断,而非替代临床诊断。张黎刚认为,公众要明确体检和看病的边界,在单一疾病检查都要花几千上万元的时候,“指望一个几百块的体检把所有病都查出来,这种情况存在吗?”
对此,张晓玲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据她和北京律协方面了解,律协给律师提供的福利体检套餐原价是一千多元的,因为是单位集中采购享受了折扣价优惠。例如她2023年的体检套餐筛查覆盖全身120项指标,这应该算是相对高端的档位,爱康国宾以其享受的是体检基础套餐为由推脱责任是不恰当的。
在今天的说明会上,爱康国宾还回应了媒体提出的“体检到底有没有用”这一问题。爱康国宾表示,体检的核心是发现风险信号,而不是做出最终诊断。体检的意义是通过检查项目发现警报信号,及时去做更深入的检查。
爱康称已尽到提醒义务
7月30日举行的说明会上,爱康国宾相关负责人李秀池介绍了张女士在爱康近十年体检的经过。李秀池称,张女士2023年10月9日在北京爱康国宾门诊部参加健康体检,对于张女士体检报告,已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建议对右肾钙化灶定期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李秀池称,爱康国宾已提示“肾脏占位性病变”即是提示癌症可能。
李秀池称,不存在爱康体检没查出来异常,而其他机构查出来的情况。此外,根据现有的公开信息,北大医院病理报告明确标注张女士是早期肾癌,而不是其自述的晚期。
张晓玲告诉澎湃新闻,她当时已经注意到2023年10月的报告上用红色字体给出的“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钙化灶”的初步意见。但她和爱康多家体检分院的医生都询问过,当值的医生都告诉她没有任何问题,她为此也进行了录像取证。“爱康国宾工作人员说,如果体检出现重大问题,确实需要风险提示,我们一定会给你打电话,但我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样的提示电话。”张晓玲表示。
张晓玲还提到,自己一直都很关注爱康国宾体检对“癌胚抗原定量”的验血筛查,但这10年的体检报告中,她的“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
对此,爱康国宾回应称,对于张女士用以佐证的检测了十年显示正常的癌胚抗原CEA,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癌胚抗原CEA不能用于肾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肾癌无关。在体检中,癌胚抗原CEA被用于其他一些器官的风险评估。
爱康国宾方面表示,其已于7月18日完成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结论为 “无责”,并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进一步鉴定。
张晓玲告诉澎湃新闻,截至今日,爱康国宾未有任何形式、任何人员与她协商第三方机构鉴定的事宜。
“相信自己遭遇不是个案”
一个坚持定期体检的健康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诊断出肾癌和骨转移,是否错过了治疗干预的窗口期?在经过长达一百多天的治疗后,张晓玲目前病情稳定。今年7月14日,她公开发声,认为爱康国宾等医疗机构的误检、漏检,致使她失去了早期治疗的可能。
张晓玲对澎湃新闻表示,自己选择将个人的遭遇在网络上公开,绝非是为了向爱康国宾方面索要简单的经济补偿,事实上用于治疗的费用她自己完全可以承担。体检机构的操作规范关乎民众的安全与身体健康。目前她已经收到了不少有相似经历的人爆料,这也使她相信在爱康国宾的遭遇并非个案。
张晓玲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暂未收到法院立案信息。但此前爱康国宾表示相关数据和资料只能提供给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向她提供。因此她反而期待爱康国宾能够在这场诉讼庭审中出示相关数据和资料,推动事件的公开和解决。
本
期
编
辑 邹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