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sun工程机械商贸网)
从春暖花开到夏日炎炎,2025年已行至半程,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回暖趋势明显,但塔机市场依旧寒意袭人。
协会数据显示,1-6月共销售塔式起重机2771台,同比下降38%;其中国内销量1495台,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57.5%。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出口表现较为亮眼,累计出口1276台,同比增长34.2%。
这一冷一热之间,折射出中国塔机产业正经历着深度变革,面对持续低迷的国内市场,不少业内人士已调整预期,把今年作为塔机市场的筑底期,将向上拐点的出现时间推至2026年。
市场现状
内需不振,出口高增
当国内房地产“黄金十年”落幕,以房建为主要应用场景,以租赁企业和建筑企业为主要客户来源的塔机行业,曾经的“火热”风光不再,迎来断崖式下跌。
2020年,塔机行业正值巅峰时期,全年总销售台量超5万台,平均月销达到4000多台;2025年,塔机半年累计销量仅有2771台,短短几年的差距令人唏嘘。
长期以来,我国塔机行业都以内销为主,但随着内需减少,行业内销总量大幅下滑。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塔机内销总量已下降至5402台,同比降幅达67.01%,占国内塔机总销量比例已从2021年的超90%下降至2024年的72.88%。
究其原因,作为塔机核心应用场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无疑是最大“元凶”。据统计,自2022年起,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逐渐下滑,2024年同比下降10.6%,房屋新开工面积锐减23%。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未现好转,导致工地塔机开工率不足,难以拉动内需。
市场保有量过剩是塔机销量下滑的另一重要原因。过去五年(2020-2024年)的狂飙突进埋下隐患,14.1万台的塔机总销量远超当前市场需求,市场保有量已超30万台。此外,租赁市场陷入恶性竞争,设备闲置率超60%,租金价格遭腰斩,未来塔机行业将经历“硬着陆”,大量企业将被迫退出,直至市场保有量回归合理区间。
与内需疲软形成反差的是,塔机出口市场凭借“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全球布局提速,叠加国产设备在性价比、智能化领域的竞争优势,实现强劲增长,由2022年的不足900台增长至2024年的2010台;同时其出口销量占比也由2021年的不足5%上升至2024年的27.12%,2025年上半年,塔机出口销量占比已接近50%。
破局策略
三大关键,驱动增长
在房地产、基建等传统应用领域需求萎缩的背景下,新能源基建等新兴应用领域正加速崛起,叠加海外市场展现出的增长潜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行业发展。
从租赁数据来看,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塔机租赁商——庞源租赁的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企业周签约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下滑,但降幅已经相对平稳,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塔机市场或将进入“止跌筑底”阶段。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塔机租赁市场将“触底微升”,但塔机行业全面回暖需待2026年。
当下,行业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与创新、扩大塔机应用场景、海外市场布局优化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
新质化发展:如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全球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中联重科无人塔机,徐工氢燃料电池塔机,点明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各企业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附加值,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高效、环保、智能设备的需求,还能帮助企业跳出价格战泥潭,提升盈利能力。
多元化场景:由单一的房建领域到房建、电建、工程等领域,当下的塔机应用场景愈加多元化。新兴应用行业加速崛起,为塔机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长点,企业应加大在风电、核电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同时,开拓产品前后端市场,如后市场产品和增值服务,二手设备再制造等,拓展业务链条,盘活存量市场。
全球化布局:出口市场的良好表现印证了全球化拓展的正确性。近年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使得我国企业出海之路更加通畅。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继续加强在海外市场的渠道建设、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针对全球市场需求全面开发适应性产品,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上半年国内塔机市场环境虽不容乐观,但行业人始终保持坚毅奋勇向前,抢抓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步伐。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新基建政策的落地以及全球制造业的稳步复苏,为塔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2026年迎来拐点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