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博兴:以创新制度与多元举措,打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标杆
创始人
2025-07-30 12:41:13
0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在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市博兴县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黄河智谷产业园项目改造后

土地集约利用

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土地是发展之基。博兴县曾面临部分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问题,为此多管齐下盘活土地资源。

博兴经济开发区是土地盘活的主阵地。以山东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破产闲置的443亩土地为例,2021年,博兴县成立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法院、开发区等多部门组成的专班,通过司法拍卖引入国有平台公司,采用EPC + O模式改造为黄河智谷产业园。改造后项目容积率从0.6提升至1.02,还配套建设综合服务楼、工业邻里中心,形成“科技 + 产业 + 服务”的立体化园区。这一案例入选了自然资源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节地经验。

在土地供应方面,博兴县严格执行“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的准入标准,推行“标准地”改革。据博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开信息,三年来全县通过“标准地”改革供应土地2091亩,建设标准厂房67万平方米,项目落地周期缩短60%以上,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绿色转型

升级传统,培育新能

传统产业曾是博兴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带来环境压力。近年来,博兴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麻大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治理是博兴县生态修复的典范。过去,由于围湖造田、污水直排,麻大湖生态环境恶化。2013年起,博兴县投资15亿元实施“退耕还湿、清淤疏浚、生物净化”三大工程,拆除房屋110处,流转土地1.1万亩,构建起“表流 + 潜流”复合湿地系统。经过多年治理,麻大湖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吸引200余种鸟类栖息。2020年12月,麻大湖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渔业是博兴县的特色产业。乔庄镇渔业循环产业园通过构建“豆渣 - 豆清水 - 豆粕 - 大豆蛋白 - 鱼虾饲料”的循环链条,实现了原料利用率100%,尾水经三级净化后回用,节水率超90%。该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其循环养殖模式在2023年全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得到推广。

在能源领域,博兴县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黄河智谷产业园采用屋顶光伏板、地源热泵系统和储能装置,形成24小时稳定绿电供应。据园区运营方介绍,这里每度电成本比市电低0.15元,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目前,全县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5%,较2020年提升23个百分点,相关数据来源于博兴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能源发展报告。

制度创新保障

法治引领,规范管理

制度是保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石。博兴县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工业用地管理方面,博兴县出台《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办法》,允许企业根据生命周期选择10-50年出让年限,对增容扩产企业免收土地出让金差价。这一政策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激发了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相关政策文件可在博兴县人民政府官网查阅。

耕地保护方面,博兴县推行“田长制 + 数字化”监管模式,开发“博兴耕地保护”APP,实现问题图斑24小时核查处置。近三年,全县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下降42%,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该成果在2024年山东省耕地保护工作现场会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交流。

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博兴县依托麻大湖湿地、打渔张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开发“黄河文化 + 生态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生态旅游收入突破8亿元,数据来源于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报表。同时,该县正在探索建立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湿地碳汇、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量化评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7月31日生意社玉米基准价为2... 生意社07月31日讯 7月31日,生意社玉米基准价为2332.86元/吨,与本月初(2...
刘润:逛了2个小时世界人工智能... (来源:刘润)比世界小,比人工智能大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
【中央媒体看甘肃】追风高原上 ...   新华社兰州7月28日电(记者崔翰超、贺晋)阳光浸染青青草原。在两天你追我赶的竞逐中,队长梁世重和...
【晨观方正】药明康德 / 嘉化...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天是2025年7月...
甘肃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   原标题: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中国甘肃网7月3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