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白名单’制度的推出,对我们企业来说太重要了,这是我们能够成功出口的关键因素。”何健激动地说,“连云港市和灌云县的相关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积极向上争取,主动为我们排忧解难,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我们参与构建起市县区三级监管机制,将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积极探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被称为“绿色通行证”的制度,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构建起属地动态监管网络:产业部门核定企业产能,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生物基碳含量检测等。获批企业可在核定产能内自主申领出口许可证,打破了传统成品油出口的配额限制。
连云港嘉澳生物航煤项目的落地与发展,也是灌云县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2022年9月,项目正式签约,灌云县便开启了全方位的服务模式,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推进领导班子项目包保责任制,全链条优化审批、全周期提升服务,项目服务专班成员每天穿梭在工地之间,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嘉澳项目的生产需要搭建两条110千伏的高压线,企业将问题反馈至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管委会立刻行动起来,与县供电部门一起,帮助企业与省级部门协调,并解决沿线的组建、安装、拆迁等问题。不到半年,两条高压线便送进企业厂区。
在专班协助下,项目2023年1月动工,2024年10月试生产,11月产出合格产品,仅约22个月就实现投产。“在其他国家起码要3到5年,BP、壳牌等跨国公司来到这里参观时,都说不可思议。”何健介绍。
走进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厂区,储罐林立,管廊纵横,预处理、制氢、加氢等装置正开足马力,火热生产,经过3道工序生产出的生物航煤像水一样澄澈透明。这是国内首条单线年产能50万吨级生物航煤项目,成品转化率达74%,位于行业前列。随着国内国际航空业对可持续燃料需求的增长,产品供不应求。
嘉澳公司斥资1.1亿元在连云港建设SAF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废弃油脂差异化预处理技术,结合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UOP国际先进的高转化率加氢工艺和二次污染物处理技术,实现了废弃油脂到中间油,再到生物质能源的三级跳跃,其间成功申报国际国内专利8项。这个源于城市废弃物的能源产品,不仅有望撬动每年超50亿元的外贸增量,更开创了“政策创新+技术攻坚”的绿色生物能源发展新模式。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产业革新技术和产能潜力,项目二期将产能扩至100万吨/年,同时,秸秆、玉米芯、蓝藻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原料。目前车、飞机已经用上可持续燃料,下一个目标就是轮船,通过对石油基能源的替代,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何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