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下旬,我国北方多地开启了多雨模式,华北多地出现破纪录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月24日9时至25日8时,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县城部分路段积水严重7月23日以来,北方多地持续遭受强降水影响,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及太行山前区域成为强降水核心区。
7月24日9时至25日8时,河北省保定市易县24小时降水量达362.6毫米,易县县城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7月25日,内蒙古、河北等地强降水天气持续,河北张家口、保定,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河北张家口康保、保定阜平出现特大暴雨(269毫米至375毫米)。
7月26日8时至27日8时,受降雨影响,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福建、云南等地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3.48米。
截至7月26日,我国北方共有19个站点打破同期历史月极值,其中13个站点刷新历史极值。在此轮降水过程期间,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超过100毫米,石家庄北部、保定西部等区域累计降水量突破400毫米,充分展现此次过程的极端性。
洪水过后(受访者供图)7月28日,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005年北京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第三次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蓟运河流域桑园断面已出现红色预警级别洪水,山区及浅山区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风险极高。
为何会出现强降雨带?
为何近期华北地区出现了如此集中的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表示,华北这轮强降雨呈现出“点强、面广”的特点,从南方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雨带,雨带覆盖较广,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从强度上看,这次北方暴雨即使不是最极端的,也是一次接近历史记录的暴雨,暴雨强度可以排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前几位。”许小峰说,从气候角度看,七下八上,正是华北区域的多雨季节,这也是造成此次强降雨过程的气候背景。
北方此轮大范围降雨何时结束?
北方此轮大范围降雨预计将于30日逐渐减弱结束。随后,强降雨将转移至华东地区,这主要受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30日早晨4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登陆。受其影响,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降雨将有所增强,30日普遍有大到暴雨天气。
气象专家建议,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广大游客应密切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在多雨天气前往山区尤其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时应高度警惕,随时关注政府各部门发布的各类警示信息。另外,鉴于次生灾害的发生往往有滞后性,即便当下或未来没有降雨,也需关注前期降雨情况,确保自身安全。
综合央视新闻、经济日报、央广网、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