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观察】龙山村引水渠“重生”记
创始人
2025-07-30 08:57:58
0

来源:皖西日报

水是农业的命脉。当前正值水稻生长“黄金期”,田间用水需求激增。在舒城县干汊河镇龙山村,种粮大户宋公意正忙着引水灌溉稻田。“现在我们不用再为灌溉引水发愁了!”他笑着说。如今的这份安心,源于安徽省税务局驻龙山村工作队实施的引水渠修复工程全面竣工。汩汩清流直达田间地头,从昔日争抢水源的“大战”,到如今“一锹见水”的便利,这条引水渠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龙山村女占引水渠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但近年来因年久失修,坝体坍塌、渠道断裂损毁,每到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村民们便不得不争抢水源。

  “以前用水紧张,我们几个种粮大户常为争水源发生口角。”宋公意回忆道,这场“抢水大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更易引发邻里矛盾。

  转机出现在今年年初。安徽省税务局驻龙山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难题,“村民多次反映,每到用水季就上演‘抢水大战’,甚至有农户差点动手。我们下定决心要干成这件事。”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正保深感责任重大。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迅速行动,实地勘察、多方协调,最终争取到安徽省税务局5万元帮扶资金。他们创新采用“钢制排水管+水泥箍+排水窨井”三结合方式铺设新渠,既确保工程经久耐用,又提升了输水效率。

  “我们利用冬闲季节,赶在今年5月初龙河口水库放水前完工。”刘正保介绍,施工期间,挖机进场,不少村民自发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平整坝体、开挖渠道、铺设管道、建造窨井……引水渠终于重焕新生。

  5月13日,清澈的渠水如期而至。“当时站在渠边,看到‘百米大坝一泓清波润禾苗’,想到秋收‘稻花香里说丰年’,心情特别激动。”刘正保感慨道。

  如今,宋公意灌溉稻田轻松自如:“引水渠修好以后太方便了!土话说就是‘一锹见水’,水直接到田头,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村民陈昌六也连连称赞:“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工省力,‘一锹’就能放水。”

  一条引水渠的修复,疏通的不仅是灌溉水系,更成了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驻村帮扶就是要办实事、惠民生。”刘正保表示,“二期我们还计划对部分区域进行加固提升。我们工作队在任一天,就要继续为龙山多做好事。(记者 毛婧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时代军事法学领军者 (来源:法治日报)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孙  锐 周亚州  眼睛深邃...
关于幼儿园老师岗位的调查报告 ...   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十分喜爱幼儿园老师这项工作,我认为幼儿园老师是神圣而庄严的,是培养祖国未来的...
买衣服没吊牌怎么行? (来源:法治日报)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宇翔  近日,上海市...
毕业生自我鉴定关于中专毕业自我...  自XX年xx月份入学至今,我一直未曾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但曾因为一些小小的抉择迷茫过,也曾因为一点小...
卫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卫校个... 仿佛昨天我还是刚刚进入校园的青涩模样,可现在,转眼学生时代就要过去,我即将离开美丽的校园,走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