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赫巍利 王月宏报道 “传输信号已连接,视频图像正常,集装箱封识号准确。”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堆场内,辽中海关关员正手持一个“鱼竿”模样的设备,对高层集装箱封识号进行采集。两名关员不断变化着采集角度,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实时显示着采集画面。
这根“鱼竿”便是辽中海关自主研发的“智眼探查”设备。该设备搭载了嵌入无线传输技术的工业内窥镜,关员利用可触及多层集装箱高度的伸缩杆,将内窥镜镜头对准集装箱封识,手持移动终端即可同步采集相关信息。
“根据海关监管要求,需要对一定比例的集装箱进行封识核验。以前,高层集装箱的封识核对工作要利用吊车逐层翻倒进行识别,而现在这个小设备大幅提升了查验效率。”辽中海关监管二科负责人说。
除了便捷的“探采”应用,该设备还具备精准的“深查”功能。柔软的内窥镜可以被任意弯折、旋转,镜头的方向和位置也随之调整,在装满货物的集装箱缝隙中“穿梭”,每个视角下集装箱的情况都能在移动终端上清晰可见。
“智眼探查”设备研发应用两年来,切实解决了集装箱检查“掏箱难、探底难”的问题。截至目前,沈阳海关已累计使用该设备实现高层集装箱封识核对390余列,监管集装箱2700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