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青年报
山东建筑大学原创舞台剧《青春,向西》公演现场。
“或许我只是一个微弱的火星,只要我迸发出全部的力量,说不定就可以催化一个火种。我决定了:青春,向西!”舞台上大学毕业生阿凯的铮铮誓言余音未落,观众席已是掌声雷动,不少人眼中噙满泪水——山东建筑大学原创舞台剧《青春,向西》公演好评如潮。
将舞台剧搬上高校毕业典礼,让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打造沉浸式毕业教育,通过“舞台+思政”“排演+学习”“浸润+体验”,让毕业典礼“有滋有味”,让离校教育“有棱有角”,让临别祝福“有情有义”。山东建筑大学以新颖的呈现形式,在这个刚刚送走的毕业季,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
青春向西:一首时代编织的心灵赞歌
舞台上,新时代大学生阿凯的故事徐徐展开:在毕业的十字路口,他面临考公、爱情、家庭期望等多重压力。然而,当他在筹备五四话剧时,偶然接触到了百年前爱国青年林觉民的事迹,逐渐被其精神触动。最终,他决定放弃眼前的安逸,选择奔赴西部支教,用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剧组供图这不仅是阿凯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这所高校学子在时代潮流中寻找自我定位的生动缩影。
“《青春,向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学校师生多年来扎根基层、投身‘西部计划’的真实故事。”该剧导演、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程子凡表示。从剧本撰写到舞台设计,从演员排练到后期制作,整个创作过程、台前幕后均由该校师生共同完成。
为了让舞台呈现更加真实,主创团队多次与扎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勒泰地区、乌苏市、克拉玛依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阿里地区的17名优秀毕业生电话连线、现场直播、就地取材,用镜头记录“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工作点滴,讲述他们在简陋的操场上、在戈壁滩、在雪山旁、在路灯下坚守理想,用汗水浇筑那些有激情、有快乐、有梦想、有坚持、有感动的平凡故事。
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203班毕业生帕提麦·艾尼在乌苏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服务温暖民心,书写动人的志愿诗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72班毕业生王盖跨越山川,以青春作笔,在定日县写就西部计划奋斗故事……一大批志愿者以青春热血为墨,在沙海中书写担当。
现实中,“西部计划”志愿者如薪火相传的星河,将理想信念的火种播撒在祖国边疆,让奉献的旗帜在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中猎猎飘扬。
舞台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该校学子对西部热土的深情与敬意。
青春向西:一幅赤诚报国的群体画像
霜雪淬成逐梦骨,山河作卷写风华;西部瘠土埋新种,且将热血沃黄沙。
《青春,向西》巧妙地将百年前的爱国青年故事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抉择交织在一起,通过“雪山呼唤”“矛盾分歧”“民国戏中戏”“心灵抉择”“破冰重逢”“向西启程”六幕剧情,串联起青春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国家的深刻主题。动人的音乐、精湛的表演和丰富的舞台效果,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仿佛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了精神洗礼。
“话剧一改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方式,使用了更加普适化、形象化、生动化的表达。”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杨卫强谈到。该话剧通过生动形象的舞台呈现,让观众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使用形象化的手法,借助场景、动作、人物形象等多重元素,直观且具感染性地传递思想,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共鸣。
在排演过程中,许多演员表示自己被剧中的角色深深感动。“饰演林觉民时,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他的挣扎与成长。这种代入感让我更加明白,现在经得住疾风骤雨,未来便是一片光明!”演员陈柚铭动情地说。
在饰演王校长的王浩铭看来,信心蕴含在坚持中,而表演来自内心,在心里把自己想象成角色,角色自然就成了。
柳文琪饰演的林觉民母亲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参考之外,柳文琪还说:“我没有专门去做台词或者经典动作的设计,而是对母亲这一角色从内到外油然而生的一种珍惜和尊敬,从而才演绎出这个严肃而温暖,让人又爱又怜的剧中人物。”
青春向西:一场代际觉醒后的价值重构
“《青春,向西》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实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的有机融合、相促相长”山东建筑大学团委书记杨菁表示。
这部舞台剧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艺术地将美育嵌入思想引领,将美育中的艺术美、文化美、语言美、人物美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让美育成为思政教育的有力支撑,是一次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
《青春,向西》演出成功的背后,折射出一群年轻人的自律坚守、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
殷英瀚、李玲玉、周广昊……这些22岁左右的大学生一开始就誓言要创作出“一部好剧”,作为最好的“毕业礼物”呈现给学长学姐们,也送给现在的自己。排练厅深夜灯火通明、先后排演50多次、剧本数易其稿,熬过多个通宵。随着骊歌响起、华灯初上,演员们生动的演绎,打动了在场的全体师生。“那一刻,我感觉一切都值了”殷英瀚说。
话剧即课堂。该剧还引发了毕业生家长的广泛共鸣。一位学生家长在演出结束后动情地说:“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那份坚定与执着,让我看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青春向西,乘时代长风,直抵梦想彼岸,绘就山河壮丽诗篇。多年来,一批批建大优秀毕业生,放弃优渥待遇和舒适条件,主动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建功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和国家发展大势,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在西部诠释了家国情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让“建大精神”“建大足迹”闪耀基层和西部。
山东建筑大学宣传部部长李展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大优秀校园精品剧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推进校园原创文化精品融入美育,打造校园好剧,以剧育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上一篇:为少年儿童提供多元化成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