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前不久,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建设文旅项目,造成闲置浪费,引发关注。2018年,在缺乏人才与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当地强行推动瑶汉养寿城文旅项目,后因资金链断裂,部分项目烂尾。
面对新项目、新产业,引得适宜,远比引得多、引得快重要。“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不顾实际,什么热干什么,强行复制粘贴,“种子”就会水土不服,难以结出硕果。
让“金种子”深深扎根,靠的是一张“土方”。在中国,咖啡是典型的“外来户”,从一产到二产、三产,咖啡市场潜力巨大。不同地区,各有各的“打法”。在云南,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小小咖啡豆走出了精深加工的产业化之路。在浙江,乡村美景、农家小屋与咖啡“手牵手”,催生“村咖”新业态。在天津,咖啡时而与熟梨糕搭档,时而与煎饼馃子结伴,也让中西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一张“土方”上,写着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也写着区域产业基础、发展需求。立足“土”的基础,挖掘“特”的核心,新产业、新项目自然能避免水土不服。
打好特色牌,“外来户”也能成土特产。茶淀玫瑰香葡萄、岳龙红瑶甘薯都是人气十足的“津农精品”,但它们并非天津土生土长,而是从外地引进而来,通过技术改良,融入天津的自然环境、产业链条,由新品变成了“津品”。如今,岳龙红瑶甘薯成功出海,给“津字招牌”添了几分国际范儿。不少曾经的“外来户”不仅津味十足,而且在津城写下了产业融合的新故事。从这个视角看,当外地之新与本土之特相结合,会为产业、企业提供新的灵感、注入新活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坚持因地制宜、因产制宜,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产业发展才能更加可持续,更有生命力。
上一篇:最新世界排名 国羽三项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