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耕“三治融合”实践,通过强基固本、共建共享、数字赋能,探索出一条乡村善治的新路径。
筑牢治理“主心骨”
大辛二村党委将95名党员划分为便民利民、致富帮扶等7个特色党支部,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的治理格局,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最好的引领,村党委原书记田志革同志在世时,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在父亲去世、儿子结婚等重要节点均以身作则,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实际行动,带动全村形成文明新风尚。同时,大辛二村党委构建起“18个村民网格+6个村微信群+18个党员楼长+2个公共区域先锋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党员网格员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年初以来,化解各类问题40余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自治德治润民心
大辛二村党委将情、法、理融入村规民约,构建涵盖公共环境、文明村风等六大领域的治理体系。由村“两委”、物业、村民代表组成的“发展建设治理服务”领导小组常态听民意、精准解民忧,聚焦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等隐患和痛点,建成3处自行车棚、2个充电场,覆盖全村90%住户,以“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的实践,有效消除安全风险。创新推行“上门说理”解民忧、“现场议事”化纠纷机制,年初以来,高效化解矛盾20余起,实现矛盾化解率100%。打造“孔子学堂”文化阵地,年均开展书法、国学等活动20余场,既是儿童成长“第二课堂”,又当议事协商“文化会客厅”,成功转化8个民生项目,吸引村民参与超500人次,有效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数字赋能惠民生
2009年,大辛二村实现村民回迁上楼,配套“两水两气”设施,推行24小时物业服务,彻底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旧貌。在此基础上,村里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治理模式,开发“治理服务・文明实践智能导览平台”,让村情动态、政策解读、民生服务扫码即知。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实现线上“接单”、线下服务。年初以来,累计完成家电维修、公共设施维护等便民事项230余件。
如今的大辛二村,村容整洁、邻里和睦、文明向善,是沈北新区基层治理生动实践的缩影。未来,村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治理创新,健全“党员联户+网格管理”机制,搭建“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实现精准服务为民、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村治样本”。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肖春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