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青山育“瑰宝” 产业铺富路
创始人
2025-07-30 04:20:55
0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通讯员 李 蓉

在康县葱茏的群山环抱中,天麻这一“山中瑰宝”正焕发蓬勃生机。

丰沛的降水和海拔落差,造就了康县“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微气候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天麻。这里生长的天麻药用价值卓越,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康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产业品质美”为导向,创新提出“原生境、低密度、高品质、全链条”的发展模式。通过深挖道地药材产区优势,在品种改良、品质管控、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天麻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

“麻农常说,天麻是听着山泉长大、吸着云雾成熟。”康县林草局菌药中心主任杨广孝告诉记者,康县天麻不仅个头大、肥厚饱满,而且品质上乘,药效显著,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据检测,康县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达1.11%。

得益于当地天麻出众的品质,康县通过举办天麻文化节、产业投资洽谈会、“陇货入陕”“陇货入珠”等推介活动,让康县天麻不仅销往广州、上海等国内城市,还远销海外。

“过去种天麻就像开‘盲盒’,买来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辛苦一年可能血本无归。”三河坝镇秧田坝村脱贫户王强回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

如今,这个困扰天麻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被康县出台的天麻产业扶持政策攻克。

在康县康森菌业的无菌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液态蜜环菌精准注入菌棒。这些整齐排列的菌棒即将发往周边天麻种植基地。

“液态菌种技术不仅简化流程、杜绝污染,更能缩短30%的培育周期。”企业主要负责人邵登明介绍,作为陇南首家智能化“两菌”生产基地,这里年产能达240万袋,带动4000余亩天麻种植。

同时,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康森菌业提供从菌种到回收的全链条服务,已带动13个乡镇1200多户农民增收。

清晨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康县阳坝镇上坝村框栽天麻育种示范点。示范点内,四层立体栽培架上,整齐排列的种植桶内天麻长势喜人。

上坝村党支部书记兼示范点负责人沈邦军一边调试智能控制系统,一边向记者解释:“示范点采取林下育种、连栋温室层架式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现代化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匹配的智能调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调控温湿度。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用水量减少40%,产量提高30%。”

桶栽技术在破解传统天麻种植“种一地、换一地、歇三年”难题的基础上,还确保了天麻种源纯正、高产稳产。

新颖的种植模式让阳坝镇上坝村天麻种植大户邱金元赞叹不已:“种了半辈子天麻,没想到还能这样搞!”去年他试种了100多桶新型桶栽天麻,收入明显提升,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大规模,种植了上万桶。

更让麻农们振奋的是,康县政府专门拨出专项产业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天麻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康县已发展林下天麻种植1万余亩,推广桶栽天麻100万余桶,预计全年鲜天麻产量可达3.75万吨。

在三河坝镇的天麻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新鲜的天麻经过清洗、切片、烘干,再经超微粉碎后,天麻粉与优质小麦完美融合,产出了富含天麻素的功能性食品。

“去年天麻系列产品产值突破10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可生产天麻挂面100吨,天麻系列产品产值将达到1300万元,可有效解决500余户麻农天麻销售难题。”康县鲜意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张利军介绍,从传统的天麻片到创新的天麻系列产品,这个深山里的宝贝正在完成“华丽转身”。

天麻产业化、大规模的发展让阳坝镇田坝村村民雍自频感触颇深:“以前卖鲜天麻每公斤28元,现在企业收购加工后,优质天麻能卖到50元。”

目前,康县近20家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开发了即食天麻、保鲜天麻、天麻蜜饯、天麻挂面、天麻压片、天麻酒等1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同比增超两倍!澄星股份上半年净...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邱思雨 记者 仲茜)7月29日晚间,澄星股份披露20...
北京继续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 新京报讯 据@气象北京消息,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气象局7月30日17时30分继续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
“信”动态 | 湖北:多措并举... (来源:中国信用)湖北省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守信纳税人达87.09万户,比2023...
刚刚,台风登陆上海!已转移安置... 转自:央视财经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的中心已于30日16时40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登...
云南城投:选举崔铠为董事长 每经AI快讯,云南城投(600239)7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长孔薇然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