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珂
《南京照相馆》是我编剧的第8部电影,从《革命者》《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前夜》到《志愿军》三部曲,我的电影写作内容基本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父亲和图书馆馆员母亲的儿子,以及以电影为毕生事业的编剧,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写的一切都源自我胸中的丘壑与目中的山川,以及心底的壮怀激烈与柔软唏嘘。那场交织着一幕幕史与情、实与虚、爱与恨、铁与血的大梦,我从幼时便已做起,伴随着我的信仰与价值观共生共长,最终有幸一一得以用电影作品呈现给亿万大众,是我的无上光荣。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卷底片,观众就是我们的显影液和定影液,而电影院的银幕就是相纸。今天,我们的电影将和观众双向奔赴,一起用光影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重现。
2004年,我上大二时,第一次读到张纯如所著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无比震撼。
今年5月1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老人去世,享年101岁。今年已有6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26人。我衷心祈祷老人们长寿健康,可我也知道这个数据依然会不可逆地继续减少。然而,比他们逝去更加残酷的,是遗忘,比遗忘还残酷的,是有人也许知道却无动于衷。
所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创作了《南京照相馆》这部有温度的电影。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是一种介质,让你感受到88年前那些普通中国人的体温。这些体温来自1937年冬天里战士的血、孩子的掌心、父亲的脊背、母亲的怀抱、婴儿的呼吸……当你在电影院中感受到这些温度时,你便给予了88年前处于死亡边缘却奋不顾身的他们一次隔空拥抱。而拥抱过后,你会发现,我们眼中含泪,心中却多了一些对当下的珍惜和对彼此的友爱。也许这便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我看过一个视频,走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时,有解说员对着孩子们喊:“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位看完影片走出影院的观众:走出影院,有晴日与朗月,有车水马龙和万家灯火。去乘坐高铁或飞机日行千里,去看看属于我们的大好河山。
(作者系《南京照相馆》编剧之一)
上一篇:【蹲点日记】跟着快递员大姐送快递
下一篇: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