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研报虎)
公用事业:电改深化,绿色转型提速
用电供需格局趋于宽松,消纳压力仍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背景下,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火电即将步入投产潮,供给端趋于宽松;负荷端看,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用电量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用电量增速放缓、增长点逐渐由二产转向三产;
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行业进入改革深水区。“136”号文明确新能源项目“新老划断”机制,新能源电量全面入市对电价造成一定压力,各省市配套细则落地尚未完全,新能源企业短期内投资趋于谨慎,也促使新能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场化交易能力。2025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落地元年,电力交易格局正在重塑,关注火电长期调节性价值及绿电环境价值,以及由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虚拟电厂、储能等投资机会。
环保:运营类资产凸显绝对收益潜力,自主可控星辰大海
水务、固废等运营类资产已过投产高峰,分红提升潜力值得关注。影响运营类资产分红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三:1)成本监审机制下的产品定价调整;2)应收账款数额;3)企业资本开支。随着公用事业价改+化债持续推进,企业应收账款及盈利能力有望改善,叠加行业资本开支高峰已过,红利属性凸显;
从成长性角度看,设备端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美国征收对等关税背景下关键设备自主可控重要性日益凸显,国产企业近年来持续发力研发和生产,在多个细分领域具备对标海外龙头的实力,有望乘国产替代之风加速行业渗透。
火电:短期煤价下行盈利弹性有望释放,长期关注市场化交易下的盈利模式重构。上半年火电公司业绩预告陆续发布,煤价下行带来盈利空间释放,Q3“迎峰度夏”用电量有望持续增长,火电盈利仍有提升空间;长期看,容量电价和市场化交易提升,火电盈利模式重构,调节性电源属性日益凸显。建议关注【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发电】【申能电力】【皖能电力】【国电电力】;热电联产【物产环能】;
水电:长端利率下行背景下,水电资产兼具稀缺性和成长性。稀缺性方面,水电可开发空间有限,大水电作为稀缺资产,存量项目不可复制性强,长期优势凸显;成长性方面,水电公司装机量仍持续增长,叠加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望带动电量进一步增长。建议关注【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川投能源】;抽水蓄能龙头【南网储能】;
核电:审批常态化,成长具有确定性。我国已连续四年每年审批10台以上新核电机组,核电装机稳定增长。建议关注运营商【中国广核】【中国核电】;核技术应用【中广核技】;设备商【合康新能】【西子洁能】;绿电:消纳压力依然存在,关注136号文后电价走势。综合来看,绿电行业当前关注重心在以下方面:(1)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的电价压力;(2)市场化电价压力下对消纳能力的进一步挤压;(3)新能源国补发放情况;(4)量价压力考验调控水平,绿电企业电量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建议关注优质绿电运营商【龙源电力】【三峡能源】【福能股份】【中闽能源】;虚拟电厂/功率预测相关标的【国能日新】【朗新集团】【协鑫能科】【晶科科技】等;源网荷储标的【同力日升】;绿电制氢产业链【华光环能】。
燃气:关注气电需求及顺价推进对企业利润增厚作用。三季度欧洲天然气进入传统补库阶段,需求提升或带来气价阶段性提升;此外,海气价格回落+迎峰度夏火电出力增加,气电公司对天然气需求或季节性回升,有望支撑气价中枢偏强运行;城燃方面,全国顺价持续推进,关注对城燃企业利润修复力度。建议关注城燃企业的利润修复【新奥股份】、【蓝天燃气】、【皖天然气】;具备气源优势的企业【九丰能源】【佛燃能源】等。
固废:应收账款持续改善,绿电直连增厚利润。垃圾焚烧企业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来源于国补和省补,“6+4+2”化债组合拳,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有望得到改善,叠加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对于电力需求提升,绿电直连有望为垃圾焚烧企业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建议关注【军信股份】【瀚蓝环境】【伟明环保】【永兴股份】【中科环保】等;
水务:水价调整推进,行业加速整合。2025年深圳、广州等地区逐步落地水价调整方案,水务公司成本端压力有望纾解;叠加化债推进,企业有望迎来现金流修复+应收账款减值冲回增厚利润+估值提升三重利好。建议关注有利润提升空间,或者有整合预期的公司【洪城环境】【重庆水务】【兴蓉环境】【中山公用】等;
自主可控:美国征收对等关税背景下,国产自主可控重要性愈发凸显,关注三大方向:1)高端科学仪器:进口不确定增加倒逼国产化进程加速,为国产企业提供业务空间及技术反哺条件。建议关注研发投入力度强,产业化能力强的企业【聚光科技】【雪迪龙】【皖仪科技】【美埃科技】等;2)无人环卫空间广阔,重塑环卫运营商逻辑,关注积极布局相关业务的企业【盈峰环境】【福龙马】【宇通重工】【侨银股份】等;3)具备技术优势的工业细分领域设备商【汇中股份】【沃顿科技】【中泰股份】【创元科技】【道通科技】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整合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