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7月29日讯(实习记者 吴雨桐 记者 李佳怡)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盛大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汇聚800余家全球企业参展,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涵盖大模型、AI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大会旨在通过跨界对话凝聚共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朝着有益、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大会期间,学而思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位晨女士走进财联社直播间,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对教育行业的深刻变革。她表示,大模型技术为教育领域破解了“个性化、规模化、高品质”之间的“不可能三角”,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AI学伴,每位教师也将配备AI助教,AI正从多个维度赋能教学场景,但其核心仍是服务于“育人”这一教育的本质。
AI破解教育“不可能三角”,打造个性化学习新范式
位晨指出,教育行业长期存在“大规模、个性化、高品质”三者难以兼得的矛盾。例如,一对一教学虽然具备个性化和高品质,但难以大规模推广;大班课能够覆盖更多学生,却往往难以兼顾个体差异。而人工智能的应用让这一“教育不可能三角”迎来了新的解法。
学而思推出的智能学伴“小思”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讲解,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落地。位晨表示,这样的AI学伴正逐步成为孩子在学习中的常规角色,同时,教师也将配备AI助手,有效支持其在备课、批改、答疑、出题等教学环节中提升效率。
九章大模型:构建教育垂类智能底座
在谈到学而思在大模型方向的布局时,位晨介绍,学而思自研的教育垂类大模型“九章大模型”是首批获得国家备案认证的教育模型之一。她强调,相较于通用大模型的“通才”属性,教育垂类模型更像“专才”,能够深入理解教学场景中的知识体系与学生学习路径,更适合教育这一复杂而分层的领域。
九章大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学而思的学习机、课堂产品、智能教辅等多个产品体系中,真正实现了AI能力的教学闭环。同时,公司将多模态数据——包括题库、试卷、视频、图书等——作为训练材料,使模型更贴合真实教学、学习需求。
从“内容+AI”走向“人机协同教学”
谈及教育AI的核心竞争力,位晨指出,学而思的优势在于“好内容+好AI”。公司22年来积累了全学科、全学段的学习资源,覆盖校内同步、拔高拓展、素养教育等多个维度,并将这些内容全面整合到AI系统中。
在实际教学中,学而思已经构建了“教室大屏+学生小屏+老师Pad+家长端”的“四屏联动”智能教学系统,实现师生互动与家校沟通的实时同步。位晨认为,通过AI提升教学效率和互动性,是当前教育模式革新的关键路径。
针对“AI是否会替代教师岗位”的争议,位晨明确表达了态度:“教师岗位不可能被取代。”她指出,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情感链接与人格培养的过程。人工智能可以承担教学中大量重复性任务,减轻教师负担,但教育的“育人”本质——如共情力、鼓励、榜样作用——只能由人完成。
位晨透露,学而思的大模型团队保持着高频次的迭代节奏,并不断进行国际交流。近期接待的来自12个国家的教育相关部长团,对其AI教育产品及快速创新节奏留下深刻印象。她表示,学而思将继续加大教育科技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基础教育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