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
创始人
2025-07-30 06:21:53
0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省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近年来,紧扣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并结合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着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11452.42亿元,同比增长5.3%。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向好向优,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特别是在提高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上取得新进展。

提高“含金量”,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取得新进展

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

坚定不移主攻工业,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上半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0%,工业“挑大梁”作用更加凸显。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电动贵州”加速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3.0%、69.6%、37.5%,带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20.5%。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8.59万辆,同比增长12.2倍;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267.8%、47.0%、19.0%。积极抢抓未来产业布局,制定《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以贵阳、安顺为依托,打造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产业集群。传统产业持续焕发新机。“富矿精开”深入推进,加快建设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运行,推进磷、煤、铝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推动煤炭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3.2%、16.0%、14.0%,重点产品原煤、氧化铝、铝材、磷矿石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特色轻工业持续发力,聚焦纺纱、化纤制造、成衣制造等环节开展招商,以“凯里酸汤”为代表的县域产业培育壮大,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2%、16.6%、14.6%和12.8%。

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4.47亿元,同比增长4.4%。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全省夏粮产量236.86万吨,夏粮单产比上年增加4.06公斤/亩。优势产业持续壮大。“贵字号”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大方天麻、六马蜂糖李、麻江蓝莓等地域特色产品产销两旺,全省中药材、茶叶、园林水果产量分别同比增长9.3%、6.4%、5.7%。

加快培育服务业新动能,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6.0%。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1—5月全省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上半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4.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1.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抢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1—5月全省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0%、8.7%。

提高“含绿量”,产业低碳化和绿色生产力取得新进展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扎实推进。深入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推动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稳步提升。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上半年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6.0%。全力推动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继续下降。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清洁电力投资继续高速增长,截至6月末,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58.2%,比年初提高3.8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36.0%,提高5.7个百分点。贵阳抽水蓄能、黔南抽水蓄能、福泉坪上抽水蓄能等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全省绿色能源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加快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旅游产业化态势较好。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景城共建、融合发展,创新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提升“黄小西吃晚饭”景区品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绿色优势正在持续转换为发展优势。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8.2%、10.6%。在旅游业发展等带动下,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2%、5.6%。绿色需求持续释放。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消费者更倾向于绿色节能、能耗更低的家电产品,全省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8.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3.6%,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酒车”联动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持续火热,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3%。2024年,全省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8%。

提高“含新量”,创新驱动和外部条件支撑取得新进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外部条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赋能成效持续提升。全省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科创平台等精准发力,大力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着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省积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比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华为云贵安昇腾智算中心、中融信通算力基地、建设银行贵州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大投入力度,上半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6.0%,带动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9.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8.9%,带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6%。

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生产要素流动、扩大产品市场规模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盘州至兴义铁路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将实现“市市通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持续推进、铜仁至吉首铁路开工建设,重庆经赤水至叙永高速公路(贵州段)、榕江至融安(黔桂界)高速公路、贵州省荔波至河池(黔桂界)高速公路等相继开工,持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开放发展能级不断扩大。坚定主攻方向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稳定开行黔粤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欧(中亚)班列和中老班列,大力发展开放型产业。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13.85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在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带动下,出口总额269.05亿元,增长14.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学生供电局实习报告范文 供电...  经过在凯里和贵阳的岗前培训学习,现有迎来了在从江供电局各部门的轮岗实习。从江供电局有黔东州最多的1...
游泳世锦赛潘展乐无缘男子100... 据人民日报消息,当地时间7月30日晚,新加坡游泳世锦赛展开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的争夺,奥运冠军...
悲剧,德国父亲抱女婴玩滑水道致... (来源:猛犸新闻) 【悲剧,#德国父亲抱女婴玩滑水道致其...
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 【我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今天(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
谱尼测试(300887.SZ)... 格隆汇7月30日丨谱尼测试(300887.SZ)公布,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