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实药社)
2025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尽管创新药领域重磅交易接二连三,吸引了全球目光,但从投融资基本面上看,情况仍不理想。
据动脉网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事件和金额双双继续下滑,未能保持2024年的企稳态势。拉长周期看,尽管市场交易活跃度仍处高位,但随着金额减少,平均交易规模趋于历史低点,投资机构愈发倾向于更具确定性的标的。
在重重外部挑战下,从维持全年业绩指引,到调高业绩指引,CRDMO公司药明康德只用了一个季度。
昨日,药明康德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在大体量的基础上,其上半年营收和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超过了20%和40%,更可观的是,药明康德在手订单数再创新高,可以预期其业绩的增长之路目前还没到顶。
如此数字,即使放在历来优秀的药明康德成绩单里,也堪称亮眼。而把第一和第二季度业绩分开看,药明康德第二季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达到111.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这是这家公司首次在Q2达成破百亿营收。
考虑到药明康德往年业绩往往是从Q1到Q4会节节攀升,可以预期其Q3和Q4会有更具“后劲”的业绩,单季营收规模达到百亿以上,应该都八九不离十。也无怪乎这家公司会上调全年业绩指引——不仅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会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更是从10-15%上调至13-17%,整体收入则从415-430亿元上调至425-435亿元,自由现金流也预计会从40-50亿元上调至50-60亿元。
从药明康德这漂亮的半年报和调高的指引,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行业周期和各区域的起伏发展在所难免,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医药行业的创新合作需求只增不减,药明康德一直站在最会把握客户需求的全球第一梯队;
第二,一体化CRDMO模式的优势已毋庸置疑,无论是小分子还是新分子,药明康德的管线源源不断,在手订单在庞大基数上继续翻高,彰显超强确定性;
第三,绝不可忽视,CRDMO庞大管线能够高效流转,背后必定有精细化管理和超强执行力保驾护航,值得关注的是,这很有可能已经成为药明康德新的确定性,也是很难被复制的竞争力。
药明康德由内而外的价值,可能还在被低估。
01
史上最好Q2
今年上半年,发生在大药企与小型或新兴biotech的大交易频发,三生制药与辉瑞、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这一繁荣热闹的景象实际上反映出了创新药领域的大趋势没有变化:创新合作的需求只增不减,但大小药企都有自身的压力待解。
拆开来看,一方面,小型和新兴生物技术公司面临资金困境,“目前大约有40%的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现金流不足一年,”安永生命科学战略主管Ashwin Singhania在近期的一次报告电话会上说道,“这是因为融资环境非常艰难。”
另一方面,大药企也有挑战。安永的报告显示,业内排名前20的制药公司拥有庞大的现金储备,今年年初估计总额高达1.27万亿美元,但由于全球几种畅销药物的专利即将到期,到2028年,这些制药公司将面临超过3000亿美元的收入增长缺口。
科学技术仍在飞速向前发展,新兴企业需要资金,大型药企的创新管线亟待扩充,尽管目标不同,但他们都需要高效、高质量、低价的研发生产服务,强有力地推进自身管线。
药明康德正服务着数千家药企,扎实的业绩证明了其能够充分洞察、满足各类大小药企所需。根据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收入超过204亿元,同比增长24.2%;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达到63.1亿元,同比增长44.4%。
仔细分析,这种高增长并不是由某一单一市场或领域的带动,而是全球各区域、各类管线项目合力助推的结果。
根据药明康德半年报,其来自美国、欧洲、日韩及其他亚太地区的业务都持续增长,其中上半年来自美国的收入高达140.3亿元,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着同比超过38%的高增速,欧洲的收入增速也超过9%,与中国、日韩及其他亚太地区的业务形成协同。
此外,无论是传统小分子,还是当前炙手可热的新分子TIDES(多肽和寡核苷酸),药明康德都承接了大量药企订单。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小分子及新分子CRDMO平台WuXi Chemistry营收达到163.0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新分子表现不仅亮眼,而且为市场继续注入想象力——随着新增产能逐季爬坡,2025年上半年,WuXi Chemistry旗下WuXi TIDES业务收入达到5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6%,在手订单也同比增长接近50%。
不管是营收、净利润,还是在手订单,这些增长都是实打实的——该公司现金流增速也保持了一样的趋势,几乎与净利润同速。根据披露的数据,药明康德上半年经营现金流高达70.7亿元,同比增长49.1%。
这些数据放在一起足以说明,药明康德并没有牺牲利润、现金流换取增长,高增速将会是健康可持续的。
02
模式能打,执行给力
那么,这个史上最好、甚至还有“后劲”的Q2是怎么炼成的?
药明康德的CRDMO业务模式已经是其公开的“成功秘籍”。简单来说,这种“一体化、端到端”的模式可以提供新药从早期发现和研究(R)、开发(D),再到生产(M)的全流程服务,且能够覆盖各种不同的创新分子类型。
回归药企的具体需求,这种一体化模式对小型biotech公司的价值尤其明显,因为这些公司通常难以自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与生产设施,也更难承担单一项目失败带来的风险,而CRDMO的全方位支持能够帮助他们高效利用资金,加速推进创新管线至关键的价值创造里程碑;大药企通过并购和药物授权扩充管线,也需要药明康德的CRDMO帮助优化新药开发和资金利用的效率。
此前,摩根士丹利曾对全球108个医药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访谈,总结出了7条企业看重的CXO能力,排名第一的就是“一体化,端到端”。
因为能够满足各类药企、各种分子、各个新药开发环节的需求,CRDMO也为药明康德带来了长期增长的基本盘:前端发现的分子不断从上游流转到下游,既扩大了流量入口,提前洞察并拿下潜力爆款,又能源源不断地推进至后期,不断放量,实现营收、利润、现金流的同步大幅增长。
自药明康德提出CRDMO业务模式,距今也有好几年了,这种优势已经在一季又一季的财报中得到充分体现,包括此次财报。
2025年上半年,在市场相对疲软的早期新药发现端(R端),药明康德生物学平台(WuXi Biology)持续引流,为该公司带来超过20%的新客户,收入同比增长7.1%。
开发及生产(D&M)的放量更加明显。在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有158个D阶段支持的小分子是从R端转化而来,D端整体支持了超过3,300个小分子,同比增长3%,商业化阶段小分子更是大增13%。上半年,药明康德小分子D&M业务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了17.5%。
而不可忽视的是,能够让如此多的药企一环接着一环地使用自己的服务,药明康德的管理精度和执行力目前也深不可测,不断提升的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也侧面反映了其经营效率的提升。
模式或许可以借鉴,但恐怕并非所有CXO都能在每个环节都提供强大的能力、效率、质量,这已经成为药明康德不可被外界“know-how”的“硬实力”。
精准洞察和把握客户需求、环环强大的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精细化管理和有力的执行,这三大优势为药明康德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确定性”。
而当这么多的确定性乘以时间的参数,我们或将看到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快速累积,发展曲线飞速上扬,实现从优质到卓越的跨越,进入强者恒强的梯队。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有诸多这样的案例。
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