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膝关节里藏着个默默发力的“小垫片”——半月板,它具有缓冲震荡、稳定关节的作用。但半月板非常容易受伤,突然的扭转、长期磨损都可能损伤半月板。天津中医一附院骨伤科专家提醒市民,半月板虽小,却在关节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旦受伤,不仅影响运动能力,还可能加速膝关节的退化。当膝盖频繁出现疼痛、卡顿或无力感,千万不要忽视,及时就医检查是关键。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康复,大多数半月板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半月板是两块新月形(内侧像“C”,外侧像“O”)的纤维软骨,像软垫一样镶嵌在小腿上端的胫骨平台的边缘。半月板被称为膝盖里的“减震器”和“稳定器”。当人们跑跳、走路时,它像弹簧一样吸收冲击力,保护骨头表面的关节软骨不被磨坏。它还像一个“楔子”卡在关节间隙,增加关节的匹配度,防止大腿骨和小腿骨过度晃动或错位,起到关节稳定作用,同时将来自大腿骨的巨大压力均匀分布到小腿骨上。它还具有润滑和营养作用,能帮助分散关节液,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可以说,没有半月板默默奉献,膝盖就会早早“罢工”。但这个重要的软垫却很容易受伤。
半月板受伤主要有两大类原因:一是膝关节扭伤和暴力损伤等急性外伤,常见于年轻人、运动员,其中膝关节扭伤最常见。比如打球时急停变向、起跳落地不稳、深蹲时膝盖猛然内扣或外翻。暴力损伤主要是车祸、高处跌落等直接撞击膝盖,往往伴随韧带尤其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受伤时可能听到“啪”的响声,随后出现明显疼痛肿胀。二是慢性磨损退化,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本身水分减少,弹性下降,变得脆弱。长期负重、蹲起、爬山、上下楼梯等重复动作,日积月累形成了微小损伤。一个轻微的动作,哪怕是蹲下系鞋带、下个矮台阶也可能诱发撕裂。这种损伤常常没有明确的外伤史。
如果膝盖出现以下六种情况,就要警惕半月板损伤了:疼痛是最常见症状,通常在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的位置,活动时尤其下蹲、扭转、上下楼梯加剧;肿胀(积液),受伤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关节内有积水感,反复发作;卡住/交锁,走路或活动时,膝盖突然像被“卡住”一样不能伸直或弯曲,有时需要甩甩腿或活动一下才能“解锁”,这是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在关节缝里的典型表现;打软腿,走路或上下台阶时,膝盖突然发软、无力,感觉要跪下去;弹响,活动膝盖时,关节内有弹响声或摩擦感;活动受限,受伤后或慢性期,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可能减小。
通讯员 吕嗣蕊 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