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太师屯镇正阳社区的居民此前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出行,不是开车、步行或骑电驴,而是坐在铲车的车斗里出来。
7月28日早上,密云太师屯多个社区被洪水围困,社区及周边道路严重积水。救援人员用铲车转移被困居民,新京报记者全程目击。
铲车转移被困居民,通过积水路段。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小区门口出现漩涡,救援人员与记者先后落水
7月28日下午四点左右,太师屯镇葡萄园村正阳社区附近,漫过小腿的积水不断冲击着人行道,社区门口,救援队员驾驶着四五辆铲车往返社区救援被困居民。28日凌晨,太师屯镇暴雨如注,仅仅不到三四个小时,正阳社区周边道路就被雨水覆盖。居民付小东回忆说:“我家住四层,早上起来我往楼下一看,一层住户家都进水了。”据他介绍,正阳社区一共两栋六层居民楼,总共10个单元,受暴雨影响,从早上开始,整个社区停水停电。
28日清晨五点半,家住太师屯镇永安小区的冯女士准备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打开窗户,眼前的情景让她大吃一惊,“水流把小区门都冲跑了,人根本下不了楼。不一会儿,家里的电和水都停了。”冯女士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冯女士一边安慰母亲,一边和邻居们等待救援。
记者注意到,正阳社区地势略高,小区内的积水像小河一样涌出社区,流速非常急。由于水流下面的地势情况不明,一脚踩下去,在强大水流的冲击下,非常容易踩空倒在水中。记者在采访时,一位救援人员不小心跌入螺旋状的水坑中,顿时被水流卷得无法起身,如同被吸入了水坑中。新京报的一位视频记者连忙伸手去拉救援人员,自己也不慎跌入水中。随后,新京报另外一位摄影记者迅速去救援,自己的半个身子也摔进水里。最终,在其他救援人员和热心市民帮助下,他们从水坑安全脱困。
新京报视频记者落水脱困后,第一时间整理设备。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铲车蹚水开进小区,居民坐车斗转移至安置点
从27日上午开始,消防救援人员对太师屯镇受灾居民展开救援,由于水流快、积水深,救援人员主要采用铲车救援。车斗两侧分别站着一名救援人员,车辆蹚水开进小区。单元楼前,救援人员双手稳稳扶住在二层等候的受灾居民,将大家一位位搀扶进车斗,一个车斗大约可站五六名居民。居民们大多没有携带太多行李,仅背着小书包,尽量把更大的空间让给其他需要救援的邻居。车斗内的两名救援人员不断地提醒着居民尽量往后靠,不要慌张。然后,车辆掉头开走,搭载着受灾居民驶向安全地带。
居民从二楼走上铲车转移。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记者在现场看到,受灾居民中有老人、儿童,其中还有小婴儿。一位女士怀抱着小婴儿登上救援车辆,在救援人员的护送下平安离开受灾区域,她的手中还拿着孩子的小奶瓶。她告诉记者:“我们一家准备前往临时安置点,身上没有带太多行李,主要带了孩子的奶粉。”受灾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太师屯镇的工作人员早已安排好摆渡车,搭载居民前往临时安置点。
救援人员守护铲车上的老人。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食堂改成临时休息点,居民等待入住集体宿舍
太师屯镇党委宣传委员李春雨介绍,镇里一共设置了两个安置点,分别位于党群活动中心和太师庄中学,其中党群活动中心距离镇政府和医疗机构比较近,因此主要安置老年人,太师庄中学安置中青年居民。
太师屯镇一处居民安置点,小朋友一起玩耍。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7月28日下午5点,记者在太师庄中学临时安置点看到,一辆辆摆渡车将受灾居民转运到这里,学生食堂“改装”成了居民临时休息场所,这里空调开得足,即使满满当当坐满了居民,也十分凉快。工作人员为大家做好信息登记,居民们收拾好行李等待入住。宿舍区早已打扫干净,大多为八人间。安置点内配备了热水、手机充电区域,还有方便面、火腿肠、饮用水等生活物资。
太师庄中学居民安置点,老人坐在床上休息。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下午6点左右,工作人员用大喇叭提醒居民可以陆续办理入住,大家可以自由组合。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将老年人尽量安排在一层,如果一层房间不够,二层以上宿舍下铺也多为老年人准备。”记者注意到,对于带有小朋友的家庭,工作人员会提供一床被褥,以防小朋友着凉感冒。
家住永安小区的一位87岁老人在儿女陪同下入住安置点,老人身体状态很好,虽然有些耳背,但是听说能够入住集体宿舍,心情也十分不错。她的女儿告诉记者:“救援人员用铲车车斗将母亲从二楼接了出来,老人家站在车斗里一点没紧张。现在家里停水停电,虽然暂住在安置点,但是屋里有空调,有热水,我们也能照顾到母亲,也放心一些。”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