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面回顾:沪铜弱势震荡,伦铜微涨难掩颓势
7月28日,沪铜主力2509合约延续疲软态势,日间维持偏弱震荡,15:00内盘收盘,沪期铜主力2509合约最终收于79000元/吨,下跌330元,跌幅0.42%,成交量与持仓量双双缩减,成交量全天下降12511手至75630手;持仓量下降4741手至176073手,显示当前淡季氛围影响下市场参与意愿降温。亚盘时段,伦铜虽小幅收涨0.21%,报9816.5美元/吨,但整体仍承压于9800美元关口,技术面呈现震荡整理格局。
长江现货1#铜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今日铜价报79270元/吨,较上周五下跌370元/吨,现货升水报250元/吨,较上周五持平。
二、宏观扰动:欧美协议埋隐患,美联储政策添变数
1. 欧美贸易协议:细节模糊引发金属市场担忧
欧盟与美国虽达成15%关税协议,但关键条款缺失(如金属、药品是否纳入征税范围)导致市场情绪谨慎。协议仅明确钢铁、铝维持50%关税且“未来可能下调”,但未设定时间表或条件,与日美协议中“投资收益分配争议”如出一辙。分析指出,若美方后续以“国家安全”为由扩大征税范围,或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金属领域首当其冲。
2.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压制风险偏好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略有升温,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35.9%,累计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62.4%,但主席鲍威尔任期将尽及政府干预争议,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信心。美元指数自上周四企稳回升,对铜价构成直接压制。此外,美国6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大降9.3%,加剧经济衰退担忧,风险资产承压。
3. 国内政策托底但市场情绪谨慎
尽管国内政策面维持积极(如第三批“以旧换新”补贴下发、L4级自动驾驶牌照发放),但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商品市场整体情绪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虽同比增13.7倍,但化工、煤炭等行业利润下滑明显,映射出工业领域需求分化。
三、产业透视:供应紧平衡遇淡季,新能源需求成潜在支点
1. 供应端:原料紧张但进口预期缓解压力
铜矿供应:国内铜精矿TC指数尽管有企稳迹象,但仍在负值区间震荡徘徊,且海外铜矿端扰动持续存在,预计短期扰动会加剧(如非洲矿山运输问题)。
库存动态:伦铜库存自7月1日期开始累积40.58%至12.74万吨,不过当前整体库存水平依旧处在近期低位;沪铜社库上周下降13.17%,反映淡季消费韧性。
2. 需求端:传统领域疲软,新能源领域逆势增长
传统需求:国内主要铜材企业开工率下滑,铜棒、铜型材等加工环节边际走弱,叠加出口需求减弱,压制铜价反弹空间。
新兴需求:全球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2025年1-6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956万台(同比增31%),中国份额高达69.7%。欧洲市场虽面临经济压力,但6月新能源销量仍增10%(33万台),长期或为铜需求提供结构性支撑。
3. 现货市场:月末效应显现,成交平淡
今日长江现货升水坚挺维持250元/吨,早间下游逢低补货带动交易量短暂回升;但午后盘面继续走弱,持货商跟盘报价出现松动,下游亦受月末资金约束逢低采购意愿下降,整体成交回归平淡。精废价差报840元/吨,再生铜杆企业开工率小幅抬升,但精铜杆开工率下滑,显示市场对后市谨慎。
四、后市展望:短期承压,关注三大变量
1. 关键事件:本周宏观“超级周”定调方向
国内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是否进一步宽松,直接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幅度及鲍威尔表态或引发美元指数波动。
美国铜关税落地:若严格执行,可能对沪铜、伦铜构成短期压力。
2. 价格区间:震荡偏弱,但下行空间受限
沪铜主力2509:运行区间参考77500-81000元/吨,关注78500元关键支撑位。
伦铜3M:运行区间参考9500-10050美元/吨,9750美元为关键心理关口。
3. 长期逻辑:新能源需求对冲传统领域疲软
尽管短期宏观压力主导,但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铜在电动汽车、光伏、电网领域的消费增量可期。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或为铜价提供中长期支撑。
五、策略建议:区间操作为主,关注结构性机会
短期:沪铜主力合约或测试78500元支撑,可轻仓试空,止损位设于79500元上方。
中长期:若新能源需求持续超预期,可布局远月合约多单;套保企业可利用期价回调建立虚拟库存。
跨市场联动:关注伦铜9750美元关口争夺,若跌破可能引发沪铜跟跌。
长江有色金属网总结:当前铜价处于宏观扰动与产业韧性的拉锯中,短期受美联储政策及贸易协议细节主导,但新能源需求的长尾效应不容忽视。在“超级周”事件落地前,市场或维持窄幅震荡,投资者需警惕情绪面突变,同时把握结构性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