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维科网机器人)
近日,厦门瑞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为技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依据第18C章规则在香港主板IPO上市。
此前有消息称,瑞为技术预期IPO募资约1亿美元。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以下方面:提升研发能力及增强产品供应;建立生产基地,包括购置土地、建设设施、添置生产和检测设备;寻求潜在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作为长期增长战略的一部分,优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扩大和/或渗透所覆盖的终端客户行业;提升业务发展及营销能力,拓展海外销售渠道;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和满足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冲击上市前,瑞为技术已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累计完成9轮融资。其投资方阵容强大,包括招商资本、上海机场、四川发展、中证投资、国际创投、盈峰投资、思科瑞(维权)新资本、尚势资本、赛天资本、英特尔(第五大股东)、净水湖创投、绿地集团等。2022年D轮融资后,其估值达26.19亿元。
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与创始人的行业积淀密不可分。瑞为技术创始人詹东晖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与信息系统专业,在科技行业拥有逾20年经验,涵盖商业及管理领域。他曾在华为任职十年,从一线研发逐步晋升至部门经理、研发总监岗位,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管理功底。
2012年,詹东晖与伙伴共同创立瑞为技术,这是一家面向企业客户提供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
据铅笔道消息,真正让瑞为技术一战成名的是,其为小米研发了一套具备“智能识别人脸五官”功能的拍照技术。随着搭载该技术的小米3手机推出,为瑞为技术打开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此后,联想、华为、康佳、创维、TCL等的头部企业,纷纷向其抛来橄榄枝,建立起合作关系。
如今,依托卓越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力和光学成像技术,瑞为技术提供一系列视觉感知、视觉认知及视觉推理智能产品,并深度应用于民航、商业空间及货运物流等场景。
AI+民航领域,截至2024年末,瑞为技术的产品已应用于国内约1/3的民用机场。其智慧旅客服务产品包括晓瑞旅服机器人及灵悉智慧航显终端,这些产品内嵌RecoThink视觉推理智能体,可在机场环境中实现人机自然互动。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也在持续深入。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瑞为技术专注于双臂机器人的智能操作技术。3月,瑞为技术参与2025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的双臂协作机器人竞赛,在全球排名第11位。
作为业内首批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光学成像优化及算力优化的全栈视觉智能技术公司之一,瑞为技术基于行业洞察与视觉智能技术,逐步加大在多智能体协同和具身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投入及战略布局。
2025年下半年,瑞为技术将推出两款新产品:一款行李转运协作机器人及一款用于机场周界安保的全彩夜视产品。其中,行李转运机器人已与中南地区一家一线机场签署试点合约,标志着商业验证迈出关键一步;其衍生产品行李托盘回收机器人已启动并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将进一步丰富机器人产品组合。
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背后,是专业团队的支撑。该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史淼泓先生,在AI服务机器人产品开发与商业化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获AI相关专利10余项。在他的领导下开发的机器人产品赢得缪斯设计奖等国际认可。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瑞为技术也在积极拓展海外版图。瑞为技术计划将一系列机器人解决方案拓展至北美及欧洲市场,包括行李转运及行李框回收系统。通过聚焦具备类人能力的机器人应用,旨在解决欧洲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开发专门用于民航机场的机器人。这将使其团队及服务范围扩展至北美及欧洲(尤其是欧洲市场),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并满足独特的区域需求。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瑞为技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0.78亿元、2.42亿元和3.9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3257.7万元和828.8万元;毛利分别为1231万元、9882万元、1.5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5.7%、40.8%、39.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4年的收入计算,瑞为技术在中国民航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8.9%;在中国商业空间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1.7%。
从各业务板块的表现来看,AI+民航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从2022年的20,807千元增长至2024年的228,837千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26.5%大幅提升至57.9%,成为收入的核心增长动力和主要贡献板块;
AI+商业收入从2022年的51,789千元增长到2024年的96,982千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66.1%持续下降至24.5%;
AI+货运收入实现了从2022年的3,672千元到2024年的68,978千元的显著增长,占比也从4.7%提升至17.5%,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招股书显示,中国企业视觉智能产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107亿元增至2024年3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2%;预计2029年达1824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37.7%。
而受益于技术创新、行业数字化转型及政策利好,中国民航视觉智能产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7亿元增至2024年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8%;预计2029年达135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39.0%。
无论是中国企业视觉智能产品整体市场,还是民航细分领域的视觉智能产品市场,均展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且未来五年的增长动能依然强劲。这一持续扩容的市场空间,不仅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也为瑞为技术等深耕该领域的企业带来了持续成长的机遇。
瑞为技术能否如愿上市,让我们静候佳音。